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张俊坦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3-31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俗话说得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 提高 作能力,需要教师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凭借课文的一个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熟练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技巧,从而逐步达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 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一、从课文题目入手,渗透写作指导

“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题目使文章增辉添彩,具有引人入胜 的魅力。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重视对文题的推敲锤炼。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题可谓各呈异彩。《驿路梨花》一语双关,《谁是最可爱的人》让人深思,《七根火柴》映出红军战士的赤胆忠心。教师在授课前可以让学生掩卷分析思考题目,推测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中心?读后再联系内容理解作者所拟题目的精妙。如《死海不死》,从字面看似乎自相矛盾,但却渗透着辩证法的精神,闪耀着智慧与思想的火花,既新颖醒目,又能引起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师多次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就会从阅读中学会和积累各种拟作文题目的方法, 如直接引用或改用现成的诗文、歌曲、影视广告、成语等,以引起共鸣。以比喻、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拟题 或采用 各种公式,或用俗语、口语也别有一番滋味等。

二、从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渗透写作指导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做事如此,写文章也是如此。我国古代作家对文章的开头都很讲究,所以有 凤头、猪肚、豹尾 的说法。 凤头 是传说中的凤凰的头,这种鸟谁也没有见过,但在画家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小小的凤凰头上的羽毛,色彩斑斓,引人注目,给人以美的感觉。 头开得好,下笔如有神,文思奔涌,脉络清楚。尾结得好,收束有力,并能产生 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艺术效果。而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开头不是过于突然,对所要记叙的人和事缺少必要的交代,就是绕大弯子空发议论,或无的放矢地去写景抒情。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形式各异的好的开头,可以作为范本,《回忆我的母亲》一开始就点明了全文的叙事线索和感情基调,有助于读者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此外,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有效的开头方法对不同文章中的开头进行改写,如描写环境,引出下文;叙述故事,引出下文;引用诗歌、名言、歌词等开头;题记的方式等等。最后与原文进行比较,师生共同评析。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作文的头一定会亮起 来。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外,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形式各异的好的结尾,如《记一辆纺车》的结尾 “-- 记一辆纺车 ,不是单纯的题目再现,而是用做结语,点明写作目的,显得新颖别致。教师在教学时完全可以结合这些典型,进行写作指导,让学生体会它们对增强课文表达力、感染力的作用,学习到不同的结尾的方法。 同样,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结尾进行改写或续写。如:请学生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写一个续篇;朱自清在文章的结尾以人喻春、赞美春天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春天像小姑娘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请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感受为课文试写一个结尾;教师可让学生每人为《项链》设计一个结尾,并和课文结尾作比较 等等。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 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开头和结尾虽然都比较难写,但是只要坚持读写结合训练,持之以恒, 学生是完全能最终达到 起句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有余”的良好效果的。

三、从文章的构思入手,渗透写作指导

一个人,要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一定是与众不同的。 那么一篇文章,要想与众不同,一定是因为好的构思。好的文章构思能使美丽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文章充满灵气与魅力。

1 、一字(词)贯穿构思法

一字(词)贯穿,是指在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字或词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从而形成文章的骨架。如《背影》一文,就是采用一词贯穿构思法,文章从始至终以“背影”一词贯穿全文,使读者深深体会到一颗慈父心,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运用此法,要注意文章要扣紧一个字或词来写,只有这样,才有条件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的思维,才有利于有层次地、深入地进行描述或抒情,使文章丰满而有韵味。

2 、片断组合构思法

片断组合,是指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生动的典型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的片断组合成文来表现一个主题的构思方法。用这种方法构思的记人、叙事、写景的文章,可以在较短的篇幅内,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叙述事件、描写景物。 这种方法,简洁、洗练、紧凑,易于从不同的方面去表达中心,刻画人物。
   
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典型的片断构思法 , 作者为了表现魏老师教书育人的优秀品质和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主题,就是从众多的生活事件中选择了几个生活片断来写:从不打骂学生 —— 和同学们做游戏 —— 做学生的朋友 —— 教学生读诗 —— 领学生去观察蜜蜂 —— 解决学生的纠纷等,使行文从不同的角度别开生面又充满情趣和爱地表达了文章主旨。

运用片断组合的构思法需要注意的是:

A 、选取的生活片断要服务文章;

B 、所组合的片断的形式要统一;或者是人物形象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事件的一系列片断组合;或者是景物的一系列片断组合等。

C 、每一个片断要相对独立,但片断和片断之间不能是孤立的,其间要有内在的联系;

D 片断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选择,才能较好地表现主旨,像《我 的老师》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选择的,有课堂上的,有下课以后的,有平时的,有假日里的,有学校内的,有学校外的;

E 、片断本身的叙述描写必须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

3 、欲扬先抑构思法

欲扬先抑的 ,是指褒扬、抬高。 ,是指按下、贬低。欲扬先抑是在作文开头时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让读者产生一种既在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的感受。

《蝉》这篇课文开始写 烦蝉 ,最后却宽恕了蝉,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写 是为 蓄势的。

4 引人入胜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 ,文章写得跌宕起伏,悬念丛生,才能深深地吸引读者。 古人说的 文须错综见义,曲折生姿 ”“ 文章贵曲折斡旋 ,都是说文章结构应波澜起伏,曲折变化,引人入胜。 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一波三折,层层铺垫,构思巧妙,令人回味深思。 又如《 驿路梨花》,历来就是深受读者欢迎的。其实,这篇文章写的只是“学雷锋做好事”之类的平常内容,然而作者眼光独到,思路怪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它化为新奇的题材,使文章具有曲折多姿、耐人寻味的魅力。

、课外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写作“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 这说明了多读书,多吸收别人的写作方法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单满足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拓宽和深化,对提高写作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激发学生强烈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丰富多彩的文学画廊,异彩纷呈的人物世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正如孔子所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的培养是成功的前提。 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对于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对不同阅读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有选择地针对他们的阅读兴趣采取相应的培养方法。尤其是对毫无阅读兴趣的学生而言,首要任务就是诱发他们的兴趣。可以设置引读性的疑问,促进学生产生阅读动机,借助设问置疑的外在诱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让学生为求学而产生阅读动机以后进入阅读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种由学生的智力活动本身所激发的学习兴趣有比以有趣的内容所激起的兴趣更持久、更浓厚。

2 、讲究读书方法,倡导有效性读书

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要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简单 的说就是“多记,多写,多改”。

  “多记”就是将在阅读的作品中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感触颇深的情节等及时记录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就便于以后的查阅,为写作积累素材。

“多写”就是在平时要多练笔。看到作品中巧妙的构思、细腻的描写、精辟的见解等,自己就去模仿写一写;读到感人的情节就写写读后感,或者对故事进行改编、续写等。这样以读促写,让自己的观点、感情、智慧等在文章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多改”就是将写好的文章进行修改。对写好的作文,一定要仔细斟酌,认真推敲,不断修改,这样文章才能逐步接近完美。激发写作的热情和兴趣,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古人 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根深才能叶茂。因此,教师只要能做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读写结合,以读导写,读中改写,读后仿写,仿中求新,就会逐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