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能力的培养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宁安三中 王保军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5-07

20120507105919.jpg 

      《物理教学中有效提问能力的培养》

                    宁安三中     王保军

一、        创设贴进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性有效提问

初中生缺乏生活实际经验,父母包办代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只要学习,其他事情都可以由父母来做,教师要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要让学生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深思,然后共同解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倒如,在《大气压强》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弄清气压低沸点低,气压高佛点高。通过演示实验,将烧瓶内装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然后用单口塞塞住瓶口,倒过来水停止了沸腾,这时如果要向烧瓶的底部浇凉水,问学生:你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经常回答:烧瓶底部炸裂?因为受热不均,这时教师会给予学生肯定。如果烧瓶不炸裂,我们还会看到什么现象呢?学生观察到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学生感到非常惊讶,思维出现了疑问,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和求知欲望。

二、        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体验性有效提问

在平时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用教辅资料给学生讲解习题,这样省时省力,课时容量大,但是学生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为了解决这种低效的教学模式,我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体验性有效提问。例如,在《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弄清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传声效果好。我用数码像机,把某一位同学现场唱的歌录制下来,让其他所有同学评价声音有无变化,学生答:不变化。而唱歌的同学自己评价:有变化。这时教师追问:为什么自己听自己的声音与别人听的声音效果不一样呢?学生会利用所学的骨传导知识解释此现象。然后又让学生挠头皮,问同桌是否能听到挠头皮的声音,同桌回答:不能。那么教师又问:自己能听到吗?学生答:自己能听到。这时教师又问:为什么自己能听到,而其他的同学听不到呢?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体验性有效提问。自然的把学生带入积极思考,讨论等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所得,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

三、        创设以旧启新情境,培养学生铺垫性有效提问

在讲授新知识前,教师总要提问与本课有联系的旧知识,为传授新知识铺平道路,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在《压强》教学时,提问学生:密度的定义和公式,而现在不同面积上受到不同的压力,那么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呢?学生很快会取相同的受力面积,比较压力大小。自然答出压强的定义和公式。减小提问的台阶,把一个大问题分成若干小问题,层层递进,以问题导练的方式吸引学生,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四、        创设探究性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性有效提问

课改前,教师给学生提供器材,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做实验,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改后,我转变了观念,学生能自己动手做的实验自己做提供给学生多种器材,让学生从中选器材,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发挥最大潜力,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弹性势能大小因素实验时,提供了橡皮筋,纸、橡皮、学生尺等常用器材,创设探究性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性有效提问,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

学生自主设计了四种实验方案:第一组同学用橡皮筋和纸做实验,用拉长的橡皮筋击打绷紧的纸,观察纸的破坏程度;第二组同学也用橡皮筋和纸做实验,用橡皮筋把纸条弹出,观察纸条飞出的距离;第三组同学用橡皮筋和学生尺做实验,用学生尺击打橡皮,观察橡皮弹开的距离;第四组也用学生尺和橡皮做实验,把尺一端伸出桌面,放上橡皮,用一只手,把尺另一端压住,用另一只手向下压尺,观察橡皮弹出的距离,学生能用不同的器材,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相同的问题。也能用相同的器材,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共同的问题,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