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学校教育的思考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刘国正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6-07

学 校 教 育 的 思 考

——  刘国正

教育这个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当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生如何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等等。教师的作用显而易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教师是学生的良师,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可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想轻松自如、得心应手,能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进而快乐生活,幸福生活,今后才能成功做人。这全靠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不同的教师方法不尽相同,但优秀的老师带出的是优秀班级群体,反之可想而知。这不能不说教师个人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以我校教师为例看教师现状。

一、教师的专业结构:

 

中师

专科

本科

中文

专业

数学

专业

英语

专业

其它

专业

第一学历非

全日制学校

A 37

3

24

10

14

2

4

14

8

B 27

2

14

11

15

2

2

8

8

从我校教师的专业结构看:1、文科教师和其它专业教师多,理科专业教师特少。2、完小和B区中第一学历是非全日制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占30%左右。3、第一学历是全日制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占一半多点。

二、胜任教学工作情况

 

能胜任

基本能胜任

不能胜任

成绩优秀

良好

A 37

32

5

/

20

14

3

B 27

21

5

1

8

13

6

我校教师中,第一学历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好些,完全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占大多数,基本能胜任和不能胜任的仅占少数。而这部分教师多数是其它途径从教的,他们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甚至敬业精神都明显存在差距。他们的教学效果往往与教学能力和敬业态度成正比,态度越差,效果也就越差,这是很明显的。

三、原因分析

1 .专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很多人之所以选择文科,可能就是由于理科基础相对较差,只能放弃理科;也可能因为文科专业容易毕业,理科专业不容易过关;也可能是因为各级在规划时没有完全考试文理科比例,近年高中文理科分科比例不当也可能与义务教育文理科失调有关。

2 .成绩优劣,教学效果好坏与教师直接关系,经过全日制师范专业培训毕业的教师,那是严格执行教育计划,按照中小学教师的要求进行培训的;未经历全日制师范专业培训的教师,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不管是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还是其它途径从教的教师,能胜任者,首先是专业知识相对过硬,在教学中能熟练地运用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准确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轻松。而基本能胜任或不能胜任的教师,往往方法单一,不灵活、知识面窄、举一不能反三,说教课本知识就只能教课本知识,引导启发学生也不得法,学生也跟老师一样,书上有多少学多少,更谈不上创新了。

我校教师的现状,也许是兴文教育的共性,作为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人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今后付出成倍的劳动,效果不会十分明显。相反,如果基础扎实,到了高一级学校,学生会学得更加轻松。

四、思考与对策

1 .首先是规划问题

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每年应补充多少教师,补充什么专业的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一个统筹规划,能实实在在为学校解决教师的问题,并能将规划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培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更要有超前思维,严格规划好,提出具体的方案,给政府当好参谋。

2 .用人机制急待改革

当前,教师的聘用,仍然是上级的行政行为,直接用人单位完全没有自主权,尽管可以从制度上管理,对教师的管理力度根本谈不上,约束力不强,试想,工作干得再差,学校能不聘任某位教师吗?要不聘任某位教师,除非校长先下课,如果学校自主权大了,教师能进能出,整个教育的局面将会是另一番景象。

3 .加大培训的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和师训机构,是否可以考虑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参加脱产培训学习,培训期间的工资可按一定比例发给,一年培训不合格,下一年继续参加培训,第二年工资比例还可再少一些,培训后不一定再回原校,这样可避免那种反正没干好去脱产培训还安逸得多的想法。

4 .提高教师待遇,吸纳优秀教师

政府可采取提高教师待遇,激励适合当教师、有能力当教师、又愿意当教师的人从事教育工作,对那些不能胜任教育工作又愿从事其它工作的同志给予方便,允许其改行,这样可逐步优化教师队伍,让教育战线真正做到优进劣退,长期坚持下去,教师队伍会更优秀,我们的基础教育会更加牢固扎实,我们国家的教育前景会更加令人欣喜。

总之,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优劣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培养学生的出口问题。教育成功了,就会出更多、更好的人才,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否则,人才大国的战略将是一句空话,中国要想在人才优势上走在世界前列也只能是空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