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第一口梨子的滋味 ——历史新课程的实践与感想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吴掌荣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7-11
        毛泽东主席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去尝一尝”。历史新课程就是那诱人的梨子,很高兴我成为我们学校第一批品尝到梨子滋味的人之一 ,尽管只有那么两节课,却为历史新课程所散发的光芒而震撼,为其魅力而倾倒。我由衷地赞叹:历史新课程真好。
        第一、历史新课程水平更高。
        据说,当新的历史课程与课标出来后,有人拿她去给当代历史大家、博士生导师周一良先生去过目,周先生看完后的评价是“如果高中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了新科标的要求,我招收他们作我的博士生”。我自己因为工作关系只带了两节高一新课程后就去给高二级文科班学生代课,就感觉到高二级的历史课如果继续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去教授,就已经显得索然无味了,显得过于肤浅了。我认为关键是两个课本的水平差异过大,新课程的每一节课都有让你去探索、挖掘、思考的空间,真的感觉上课是一件很有味道,很值得玩味的事情。但是原来的历史课本几乎就没有给你这样的空间与平台。所以很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经历,使自己有机会在课堂的实践中去感受其中的差异,使自己有新的感想与收获。这个变化也促使我在课堂上进行旧课程下新理念的实践,促使我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们去探索挖掘和思考。而且据我的了解,这种改变是很有价值的,很受同学们欢迎的。
        第二、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更新、更美、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一位黎巴嫩著名的诗人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以至于忘记了当初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方面从伟大的孔子老先生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颇为完备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方法,两千多年来,我们自己很以此为荣。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很是力不从心。
新的教育理念真好,它已经回归到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开发人的大脑,强健人的体魄,健全受教育者的人格,重视学习的过程甚于学习的结果,而这正是我们传统教育所欠缺的,我们忽视了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
        我以为新课程新理念给予我们教育对象的好处,首先是快乐,让他们在一种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快乐的学习过程带来的必然是丰硕的成果.其次是学生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消极从属者,并进而挖掘每个人的潜能,重拾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
        第三 新课程新理念使老师完善自我,并提供积极探索教育的原动力。
        我以为在新课程新理念下,教师最大的变化就是角色的转变。我们传统的教师乃是文化的传播者,知识的教授者,是45分钟的教室里的国王,而学生们就如同这个国度里的臣民一样,这些臣民处于 “痛并快乐”中。
        我以为新课程新理念下的教师,将不再是国王,而是导演,45分钟短剧的导演,也不是演员。知识的追求当然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基础,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必须花费很大的力气去研究学习,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力;研究如何去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研究如何去驾驭课堂;研究教材的详略取舍问题,研究中学生的现状与追求。在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当然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新课程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学生的用书徒然增加了很多,西安市的统计是高一新生40多本书其价值500多元,学生的作业量比以前增加了5倍还多;教师上课课时严重不足;每一个科目都在增加自己的课时,学生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过少。我以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正常的,对于历史课课时不足的问题,我的观点是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不一定每一个问题都要处理到高考的高度,这样的问题,高三级等于也存在,不是吗?你那么辛辛苦苦的给学生把几乎所有的历史问题都处理得很到位,但是高考只是考那么不足20个知识点,学生能满意吗?这也是一个困惑,怎么办,认为关键是我们要抓住高考这个中心,高考的实质是能力而不是知识点。我也很认可西安市一些名校的观点,过于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的可以不作处理,课标里没有要求的也可以不作处理,旧教材里有,新教材并未涉及的也可以不必花费时间去处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让我们师生共同沐浴新教育的清新风雨吧。也祝愿我们的《今日一中》与新课程一起共同经历风雨,共同健康成长|
             吴掌荣  2007年教师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