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二中 课改热下的冷思考
来源:中国21世纪基础教育网 作者:唐菊邦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7-09

课改热下的冷思考

——谈谈我的高中语文教学

泸县二中    唐菊邦

课改是个热门词,而我一向习惯对热门的东西保留自己的冷思考。专家学者谈了很多,模式研究也搞得热火朝天。但作为一线教师,我就简单的认为,课改不是一种创新,而是一种回归,是一种唤醒,是一种本该如此的学生亲身体验、老师点拨提高的正常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应试的泥潭里,教育越来越偏离本真的航线,本应青春四射的课堂,或许只剩下老师的唾沫横飞与学生的昏昏欲睡。

我听说,学生冷眼旁观着老师的苦口婆心,他不明白你啰里八嗦这么多干什么;学生不屑一顾着老师的才高八斗,他不稀罕你不能当饭吃的才学;我听说,学生觉得你这个人不错,但却不喜欢上语文课……

也许,学生已经滑行到教育的边缘,流浪在课堂的外圆,让站在中间的老师们心力交瘁却收效甚微。这样的教育太扭曲了,这样的老师太辛苦了,这样的学生永远成不了课堂的主角,体会不到亲身体验的快乐与艰辛。

课改,就是要改变这样非常态的教育现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学有所获,回归到“学生收益最大化”的标杆下,真正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感觉,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收获”。

根据人之本性,任何事情如果跟自己没发生实质性的关联,自己是不大会去关心的,更谈不上对此有什么收获了。所以,要让学生有收获,就要让他直接跟你的教学发生关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他亲身参与,自己去做。语文究竟有没有趣味?语文究竟能不能带来收获?让他们自己去参与,自然最有发言权。

回顾这几年走过的教学路,发现其实我一直是在课改理念的支撑下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大胆去做,彻底参与,享受自己成长的过程。只有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语文课堂有价值,才能激发内在的求知欲望。所以,这几年做老师,虽然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比较多,所处岗位也比较复杂,但最让我幸福和欣慰的,是学生给予我的语文教学的充分肯定。当听见他们说“每天都期待邦邦的语文课”的时候,我做老师的那么点虚荣心,也就被彻底满足了。

我一直坚信一个观点:老师不给学生找事做,学生就会给老师找事做。所以,我一直选择主动出击。

1 、培养学生4个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

1)查字典、查资料的习惯。

第一堂语文课上,我就明确地告诉学生:凡是你们能自己做到的事情,我是绝对不会替你们做的。哪一个字词不认识或不知道意思,这样的问题不要问我。所以,任教新课时,学生听得最多的指令是“自己查、马上查”。谁第一个查到,就站起来大声的把页码或出处告诉大家,然后大家一起理解,一起读一读,再积累到专门的本子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语文没有字典词典,在我这里,是过不了关的。其他的跟课本相关的资料书,学生自备,比如《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古文观止》、《教材全解》等等,学习中碰到困难了,自己先想办法查资料解决,解决不了再跟同学交流,还是不行再找老师。

2)坚持说普通话的习惯。

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这是现代青年的基本素养,也是学好语文最常规的一种训练方式。因为语言反映思维,说不好普通话的人,至少在年轻人中,对语言的感知与把握肯定要弱一些。高中语文没有那么多专门训练的时间,所以我就把目标分解到日常生活中去。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也明确地告诉学生:我的课堂上,请使用普通话。当然,我自己肯定是坚持的,只要我在教室或跟学生对话,肯定说普通话,无论上课下课还是早晚自习。刚开始,学生不习惯,因为外围大环境没跟上,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过来的学生,更是不适应。在我有意识提醒纠正一段时间后,效果相当好。到后来,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在听到别人的错误发音后自然去纠正。我教育的学生,有非常典型的正音纠错的癖好。所以,试卷里的第1题,他们一点不反感,还乐此不疲。

3)工整书写的习惯。

这也是我常抓不懈的一个方面,尤其是高一年级。我唯一固定的作业,就是写小字。写小字的目的,有三个:练字、练心、练基础。同时写好日期、天气、心情。内容自选、数量自定,灵活处理。如果那天实在没时间静下心来写就不写。我可以通过他们的小字判断出他们写的时候的样子,这个判断非常利于我对他们的个性化的点拨。学生渐渐会喜欢上在一些零碎时间写几个字,可以是情绪表露,可以是精美摘抄,也可以是基础巩固。他们最期待的,是能得到一个A+,会因此而成为一个他们在同学中骄傲的小小资本。

4)朗读与背诵的习惯。

我回顾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发现唯一留在我记忆的,是那些我努力背记过的诗词文言篇章。我想,能在岁月的无情过滤后还留存的记忆,一定可以算是刻骨铭心了吧。随便老师怎样解析,能直接进入学生体验与收获的,是他们能自己记得下来并可以运用的东西。况且,语感的培养,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朗读与背诵。所以,我的要求是,课本里所有的文言、诗词全部背下来,还外加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我记得刚出来工作带普通班的时候,每篇要求他们背的文章(包括课本与读本里的),我都先示范背诵,然后在课堂上带着他们一起背诵。当学生从不会背到会背,这个直接的显性的进步必将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也就必然鼓舞他们的学习信心。我跟他们说,只有记清了,你才有可能迁移运用,才能把学的死知识变成你自己的活智慧。朗读背诵,就是让学生直接跟文本对话,而不是老师跟文本对话后转述给学生。道理很简单,学生嚼着老师们吃过的东西,再香醇的都要打折扣。

2 、精心培养科代表,彻底减轻老师负担。

我对科代表的定位是,如果你的工作就是收发作业,那么任何人都可以干这份活,你就谈不上有多少价值,你自己也不会有太大的收获。你必须把这份工作干得无可替代,那才达到了做科代表锻炼才干的目的。我的科代表,他们需要规划早读的内容,并写在黑板上;他们需要早读前10分钟、课前2分钟带着全班站起来诵读;他们需要检查同学们的背诵和教材、练习册的笔记与批注;他们需要分阶段给老师提供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名单;他们需要跟另一个班的科代表定期交流碰撞;他们需要在黑板上补充他们认为好的语文知识……

2011级的语文科代表,毕业后还专门写了一篇几千字的科代表心得,传给我现在2014届的科代表。科代表成长起来了,相当于老师的左膀右臂就强健了,那些很多琐碎的工作,根本用不着我去操心了。

3 、我自己做的事情。

1)明确告诉学生我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定位:享受语文的盛宴,在快乐中提升素养、提升成绩。

2)明确界定我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划分:基础知识的掌握,思考能力的突破,精准表达的训练。基础知识主要由科代表带领大家去完成,我主要是训练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力。思考力重在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能力,如果他们能提出有见地的问题,说明他们对文本是有深入思考的。表达力的训练主要通过压缩、精简的方式展开,常见的追问是“你能说得简单一点吗?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你能用一组对偶句来表达吗?你能用一个四字词来表达吗?你能用一个字来说明吗?”思考是让他们的思维发散开来,而表达我需要他们把语言集中起来,有开有合,训练有效。

3)组织一些语文活动。比如,两个班的背诵比赛,辩论赛,古诗词唱歌比赛,写小字比赛,瞬时记忆赛等等,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多方面感知语文的乐趣。

4)思考总结语文考题的规律及应对方法。我正在完善的是自己的《高中语文试题“数字教学”法》,里边总结了我自己的“2+2”“3+3”“4+2”“5+4”“9+1”等试题解决办法,从我的实践中提取心得,和学生分享。

5)倾情投入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要没什么特殊情况,我喜欢提前几分钟到教室,让学生从前一堂数学课、物理课等的挣扎中走出来,早一点点激活他们的语文思维。我习惯了注重细节,随时观察学生状态,随机调整教学方式,记得有一次我进教室看到学生特别疲惫,一问才知道体育课上太累了,中午又没休息好,我就问他们,现在最想干什么,他们说“想睡觉”,于是我就下命令:好,全体趴下,睡十分钟。事实上是,学生得到这意外的惊喜,马上睡意全无,叽叽喳喳了几分钟后就认真投入课堂了。老师的倾情投入,不是说对教学内容本身,而是对学生反应的悉心掌控。只有老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他们才会真正把语文放在心上。

6)坚持阅读和思考,关于教育教学的阅读和思考。以前我读的这方面的书籍比较少,后来发现要在教学上有质的精进,还是必须要大量阅读。大部头的没怎么读,最熟悉的是《论语》,这本算是最早的教育集子了。大学里完整的背诵过,出来工作后带着学生一起背诵学习完过。现在坚持看《语文学习》,领略了很多语文大家的风范,比如孙绍振、王荣生、王尚文、倪文锦、温如敏、黄玉峰、王栋生、肖培东等等,对自己的教学修养有很大的触动。我想,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后,我们面对的是未知的挑战,你不知道学生充分思考后会提出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得做好更多更好的准备。语文课堂不再是老师的预设,按程序进行,而是在一个大目标下,有着更多自然智慧的生成,这对我来说,是最期待的惊喜。

我希望自己,能够在热烈中冷静,在冷静中贴着文本和学生行走,尊重学生,带领学生,举托学生,最后培养出让我自己崇拜的学生。

2012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