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浅谈如何上好低年级数学课
来源:安阳市胜利路小学 作者:秦海玲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4-07

浅谈如何上好低年级数学课 
河南省安阳市胜利路小学  秦海玲 


        摘  要: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应依据其年龄认知特征,以直观教学为主,凭借实物、教具和操作活动等,精心设计一堂课,力求形式多样。小学低年级认知特点一般要经过: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从认知心理学讲,这是一个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学具操作是一种从物化到内化的过程,其特殊性在于操作活动能促进小学生借助于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在推进学生思维内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直观,启迪学生积极思维,这是首要的第一步。
        关键词:兴趣  师生关系  以动促学  情境  数学游戏
        正  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有新观念、新的探索精神,让学生最有效的获得数学知识,要上好低年级数学课,必需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而学习数学知识相对来说又比较枯燥、乏味;教师的课上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上好低年级一节数学课呢?
         一、改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儿童从家庭来到学校, 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 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师爱”犹如母爱, 又胜似母爱, 学生在他喜欢的老师面前不会因为“怕”而不得不学, 而是更主动地去表现自己, 这就由“被动”的学而变为“主动”的学。 这恰恰是老师的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那么,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呢? 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要“见缝插针”,因为数学教师一般都不是班主任, 和学生接触的机会比较少, 所以更需要人为地创造一些机会, 在生活等各个方面去关心学生, 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 帮助他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 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都能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 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从而建立起爱的氛围。
        1、和蔼的态度,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
        当教师带着微笑, 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 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 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愿学、乐学, 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中也可以用一些打比方的句子, 拟人的句子等。 比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时, 就可以把0—10这些数字称作“数字娃娃”, 看它们多守纪律, 排着整齐的队伍, 按着顺序向我们走来了。 这样一方面认识数的顺序, 又进行了守纪教育, 学生乐意接受, 课堂气氛活跃。
        2、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 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讲对了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老师想的一样”, 如果讲得不完整,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让学生补充后, 再重复一遍, 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学生回答特别好、有创新的, 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并在集体中表扬他。 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鼓励, 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 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
        在数学的教学内容上, 因为数学知识较抽象、枯燥、无味, 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 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因此, 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 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 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蝌蚪。 ”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通过这样的教学, 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 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掌握学生特点,以动促学 
        低年级学生是好动的, 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最多在10分钟至15分钟。如果教师在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动手, 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使学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更加集中注意力。 特别是在做完游戏后, 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一年级学生学习4、5的组成时, 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分4根小棒, 说出自己的摆法, 再加以引导:4根小棒, 先往右移1根, 说明3和1组成4;接着再往右移一根, 说明2和2组成4……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摆, 然后再说怎么摆, 这些都可以用课件动态展示, 最 后老师总结规律。 在学习5的组成时, 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写出5的组成式, 然后摆动磁性教具动态展示移小棒的过程,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并掌握其规律。 不过, 在让学生使用完数学学具后, 准备讲授知识时, 一定要让学生先把数学学具收起来, 不然学生可能一整节课都没有听, 反而会达到反效果。 在学习“<” 、“>” 、“=”时, “>”老师做示范出右手做出一把横躺的剪刀的姿势同时也让学生举起右手做, 有学生不知道哪边是右,可以说成拿笔的那只手;“<” 就举起另一只手做出来;“=”双手横放在桌上坐好。 学完以后, 老师说一个符号名称学生做出动作, 这使学生参与度大大提高了。
        三、积极创设情境,以趣诱学
        “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 因此,合理的创设学习环境, 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为上好一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
        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依赖于老师,他们总认为老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有些学生只满足于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老师怎么说他就怎么说,这样对学生主动地创新地获取知识是不利的。 因此在低年级就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质疑、去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给每个同学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启迪,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比如在教学 “小数的性质”时, 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3、30、3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将它们用等号连接起来? ”学生感到很新奇, 纷纷议论。 有的可能会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或说加上元、角、分,可得3元=30角=300分, 此时, 教师又提出能否用同一单位把上面的各式表示出来并指导学生讨论得出:3元、3。0元、3。00元。 对于这几个数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 这样设疑, 形成了悬念, 直指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驱使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和炽热的追求, 投入到获取新知识的思维空间。
        2、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 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就在这一组的智慧树枝上加上一个苹果,多得为优胜。 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授“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时,采用“班级医院”的游戏,把计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故意写出来,让学生担任医生,把“病因”找出并“开出药方”,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和养成细心计算的学习态度,二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获得有用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基础。
        总之,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进行教学, 千方百计地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美感,是上好低年级数学课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俊道。 王汉澜。 教育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皮连生。 教育心理学(第三版)。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3] 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二年级上)。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一年级上)。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 数学教育学报。 2008年第5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