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研究
辽宁省彰武县实验小学 周迎春
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叫较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节假日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给孩子补课,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如何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持久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成为学校关注的焦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是全社会的大事,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等多方面的齐抓共管。小学生对于家长的依赖心理较强,因此如何提高家长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认识,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家长参与学生身体锻炼的积极性,研究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创造家校联合促进学生锻炼身体的环境,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从而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进行了研究。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的对象
彰武实验小学2560名学生,其中男生1200人,女生1360人。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找有关家长因素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研究的书籍和资料。
访谈法:每班找出10名学生在实验前后进行体育锻炼兴趣、习惯和爱好方面的访谈,比较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方面发生的变化。
实验法:采用多种形式对家长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行为进行干预,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共有以下5个步骤:
1)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成长档案,加强家、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沟通。将学生每学期进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记入档案,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向家长公布,是家长能够看到孩子身体健康发展过程,更加有信心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
2) 建立《学生家庭锻炼日志》促进学生家庭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学生家庭锻炼的内容由学校体育教师根据学校体育课和学生身体发展规律有针对性的制定。
3) 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级纳入学生评优工作,对获得《标准》优秀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
4) 每月开展一项体育项目,鼓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加锻炼。
5) 周六,周日,学校开设各项运动场馆,而且每项都专职教师进行辅导,比如篮球、排球、乒乓球、毽球、羽毛球、空竹、足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的开设。
二、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 研究结果
1) 家长对学生身体健康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2) 家长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识不断在提高,家长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有促进作用,认为身体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3) 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强
4)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5) 201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从2011年93%提高到97%,柔韧力量,速度灵巧合格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肺活量的合格率提高最明显。
2、 结果分析
1) 家长会使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得到转变,是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环境影响形成的前提条件。
2)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学校将本学期学校为提高学生体质所采取的措施和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总结。使家长不但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更明确作为家长为提高孩子体质所应承担的责任,将学校学生访谈的结果向家长公布,孩子是多么希望有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他们多希望与家长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呼唤,唤醒家长,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意识,请体质健康和家庭锻炼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发言交流,向广大家长传播经验。家长的意识提高了,就会督促或同孩子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才能保障孩子在节假日参加体育锻炼。
3) 体育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家长适当关注学生家庭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和成绩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在家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锻炼习惯的评价。由于家庭锻炼习惯和家长参与锻炼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学生和家长为了取得好成绩,会努力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激发学生,家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家庭锻炼的环境的影响下,使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开展达标争优活动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手段。
5) 学校建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档案能够使学生不断的了解自己的身体体质健康的状况,看到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6) 在学期末,由校长亲自为这些学生颁发佩戴奖章。学生的荣誉感油然而生,可以激励获得奖章的学生再接再厉,没有获得奖章的学生努力争取,成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激励手段。
三、 研究结论
1、 家长会使家长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得到了转变,是学生家庭体育锻炼环境形成的前提条件。
2、 体育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家长适当关注学生家庭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3、 《家庭锻炼日志》是形成家庭体育锻炼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4、 学校通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家长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促进家庭体育锻炼环境的形成,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家长对促进学生体育健康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彰武县实验小学
2012、11
周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