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之思和行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 作者:陈昆婷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4-01-25

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之思和行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     陈昆婷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发展,在课堂中实行小组合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思辨的空间,从而达到有内容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本文就从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开始,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影响小组结构设计的要素和小组合作的作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组合作的培养    小组结构设计   有效的小组合作

       新的时代条件酝酿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又提倡新的教育学生观。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新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构成。新学生观还包括对学生个别差异的承认与尊重,把形成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看作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要让学生自主地行进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越来越受到提倡,本文试就对小学生的小组合作的问题谈些看法。

       一、小组合作在培养过程中的实施框架
       1、选出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
       根据所在班级的人数先确定小组长的数目,然后商议决定小组长的人选,并重新排好座位,重点考虑强弱搭配,在开始实践的阶段一般以四人为一小组。小组长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班级确立常规而且他也会成为常规坚定的执行者。在小组长选出后要进行单独地培训,内容包括服务类和管理类,强调小组长要为你的组员服务,每天在小组里收发作业,组员有困难你主动去关心等等,同时小组长也提醒组员遵守班级里的常规。单独培训还给小组长们提供了对自我工作的评议,互相交流经验的平台,让他们更能发挥自己的才干。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设计
       单独培训让小组长确立小组管理的意识,那么组员的小组管理意识就要依靠一系列的活动来萌生。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常规方面的:课前准备评比,眼保健操评比,交作业及时整洁等等,在教学方面的:把各种形式的读书变成以小组为主,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举手小明星、最具创意回答等等。学校的主题中队活动、科技方面的技能比赛,形式不限,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很高。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小组评价在小组合作的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小组评价可以简单用一两句来表示,也可以以隆重的主题队会来进行,时间上可长可短;寄表扬信、贺喜卡给学生本人,或制作大海报和墙报让家长和其他同学朋友分享进步。小组评价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主体间的相互评议。小组长可以对组员提出建议,组员也可以投票选出他们最喜欢的小组长,小组长之间互评优秀。总之,小组评价可以把许多元素融合在一起,共同推进有效小组合作的推进。

       二、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框架
       教学实施是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我实施如下的教学方式:引导创设问题的情境——学生合作探索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合作成果汇报——自我评价
       在具体实施时不受单一课时限制,单元教学或一节课的局部环节均可,甚至延伸到课外活动去。针对小组讨论中往往存在的闲聊等浪费时间等问题,专门设置效果检测:设立课堂监测本,讨论结束时让学生写下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互评互改,让每一位同学随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使不认真的学生得到及时的鞭策。课后,老师对课堂检测本进行有重点的二次批改,以解决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碰到的个性问题。这部工作的增加,耗时不多,却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具有现实可行性。此外,小组讨论的结果还可作为优秀作业展览。这种方法对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鞭策和激励都有重要意义。

       三、 影响小组结构设计的几个要素:

       1、规范要素的影响
       教师提出小组合作规范时应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和合作的必然性。开始时规范严格执行,如在《小小双手真勤劳》的班队活动中,小组合作进行巧手比赛,每人负责完成其中一项工作,一人完成后另一位才开始第二项工作,最快完成的胜出。这样既能够让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参与投入到活动中,体现小组的分工合作又能够在一名组员动手的时间里,组员积极想用其他的方式对他进行帮助,体现小组的团结和凝聚,在小组合作熟练后可以给学生更多一的空间,小组内自由分工以最终完成任务。

       2、角色要素的影响
       小组合作形成后,在汇报活动中,小组总能选出大家心目中最好的代表发言,他不一定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如果小组中自由搭配两人进行口语交际,那么搭配多数是强搭强,弱对弱。即在小组中,四人组合磨合成不同的角色,总有一个扮演总结归纳,也总有一人扮演搭桥拉线,剩下的一两人往往是默默无闻者形象。如果放任下去,“无闻者”会逐步退出小组合作,这是作为指导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干预,调整组内的角色分工。

       3、权威要素的影响
       在小组中树立一个权威的力量是小组合作顺利得出结论的关键。当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中,由于组员接触的事物不同,对事物认知水平的差异,他们的看法会不一致,那么如果缺乏一位“一锤定音”的权威者,那么他们的讨论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出现在:讨论的问题答案不是开放性的,而是唯一的。权威者在这个小组中的学习成绩一定是最好的,或者他的课外知识摄入量是最丰富的。

       4、地位要素的影响
       这里指的小组地位与成绩无关。在一次小组学习中,执教者给小组一张白纸,让组员把自己生字的相关知识点写在上面。久久都未动笔的小组在为那张白纸是打竖写还是打横写,如何分成平均四等分争论不下。这种情况往往需要一个在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人来出主意。他在小组中地位崇高,因为他的人员关系最好,他往往愿意扮演课本剧中不起眼的角色,愿意朗读小组诗朗诵中很拗口的一段等等。他在小组中的地位很重要,缺少了他,小组的合作就无法顺利进行。

       四、 有效小组合作的作用
       1、有效小组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学生有了很好的小组合作氛围,就能随时在遭遇学习困难时获得帮助激起追求知识的欲望,从而驱使他开展目标更确切小组活动,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每一次小组合作成功,学生都会经历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又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有效小组合作,有利于形成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老师通常是评价的主角,但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技巧,到解决问题的过程都能在形成自己看法的同时,也借鉴到同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获得同学对他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对自身的促进,及从中获得的满足毫不逊色,小组合作恰恰提供多了一个这样的途径。


       参考资料:
       《“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 》  叶澜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