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性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者:王勤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9-27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保障。教师队伍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德才兼备,加强师德修养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加强师德修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紧抓实。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做到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建设现代化合格人才的重任,如果教师本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缺乏了解,缺乏深刻认识,自己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就很难完成好按照党和国家要求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教师自己也很难做到自觉地去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

  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既体现了教师职业地位的崇高,也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像优秀的工程师一样去精心雕铸每一位学生美好的心灵、优良的意志与品质。近些年来,党和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教师也应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重托,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锐意进取、不断提高、精钻业务、教书育人,陆永康老师能在贫困落后的山区拖着残疾的双腿,跪在讲台上执教几十年,能够拖着残疾的双腿跋山涉水,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跪行几十年对学生进行家访,靠的绝不是金钱,而是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育工作的责任心,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爱心。他用常人难以想像的执著和努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当代教师楷模之歌。

  坚持终身学习,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教师是教育者,给人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否则在教学中很难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应成为教师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追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教育阶段接受的知识老化速度也在加快。如果不坚持继续学习,其知识、理念、能力将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不仅要积极参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安排的相关学习培训,还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新知识、新理念,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教学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汉代刘向说过:“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不失为教师坚持终身学习的有益借鉴。新时代不仅要求教师成为教育者、学习者,还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要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推进教育创新,通过教育创新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党和国家颁布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法律素质。要学习并认真践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德治”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党中央在强调“依法治国”方略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针。教师教育学生的效果,不仅在于他的“言教”,更在于他的“身教”;不仅在于他的学识,更在于他的品德对学生的影响。正所谓“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风尚,做到为人师表。要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要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尊重同志,帮助同志,发扬团队精神,反对闹无原则纠纷、互相伤害、互相拆台;要正派为人、廉洁从教,反对利用手中权力、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要讲究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讲究文明礼貌,言行举止注意礼仪、礼貌、礼节。教师除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外,还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国家教育法规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法律素质。教师从事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工作,在国家推进依法治国的大业中,理应率先垂范,成为学生学法、守法、护法的榜样。要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自觉遵纪守法,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办事。在当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教师队伍中确实也发生极少数教师违反师德规范、甚至严重违法违纪的现象。事情虽然只是个别人、少数人所为,但它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反过来也说明了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重要性。

  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家长。教师是教育者,教师的任务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爱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需要。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利益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困难与弱点、缺点,帮助学生成长进步。要善待学生,容忍和理解学生的弱点、缺点和错误,像对待自己的子女、自己的弟妹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用爱心、用真情去感动学生,帮助学生改正自己的弱点、缺点与错误。人是讲感情的,学生也不例外,只要老师付出了爱心,付出了努力,讲究科学的教育方法,就肯定有好的回报,学生肯定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改进提高。要合理设定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要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成长进步,去实现更高的目标要求。要树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