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比小学更普遍 教育部为此下发四道“班主任护身符”
四大“班主任护身符”
1、基本课时工作量为当地教师标准的一半
2、提高经济待遇,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倾斜
3、有采取适当方式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
4、强调在校待遇保障、职务晋升等地位
“带班压力太大,每天几乎没办法休息,与家长教育理念不同,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早报记者昨日获悉,如今沪上中小学教师普遍“不愿当班主任”,而中学教师中这一现象比小学更为严重。为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为班主任们下发了四道“护身符”。
被访老师
在校好老师回家脾气大
市民季女士以前是闸北区某中心小学的优秀教师,去年她不顾亲友反对,毅然选择了跳槽。在谈及跳槽原因时,季女士毫不犹豫地表示,带班压力太大,每天几乎没办法休息,而且与家长理念不同,什么地方不对,全都会怪到老师头上。“到后来我就发展到在校是个好老师,回家脾气特别大,老公都觉得我变了一个人。”
徐汇区某初中谢老师带班10年。他告诉早报记者,“小学没有升学压力,愿意当班主任的人还多一点。初中老师则越来越不愿意担任班主任,责任实在是太大了。如按照现行规定,学生在校一切安全问题都由校方承担,而学校又把责任都压在班主任身上。”
除了日常管理中的压力外,班主任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升学成绩。杨浦区某校高中班主任曾老师表示,班主任每个月能多赚一两千元,但这和付出不成正比。所以,很多中小学新进老师必须担任班主任也是无奈的办法。
教育部
提高待遇保证权利
据了解,为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教育部颁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为中小学班主任下发四道“护身符”。一、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规定“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二、提高班主任经济待遇。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三、保证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四、强调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