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师发展 | 寻师讲道写作章法 结友问津治学之路
来源:光谷四小 作者:况薇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19-06-03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月的微风不燥,江南的春光未老。
偷得浮生难得闲,赴一场饕餮盛宴。
且讲尘心归于宁静,让学习的热情点燃内心最初的激情,
这一次,我们与名师相遇,
这一次,我们为未来的自己而来!
      2019年4月27日始,为期两天的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作文专题研讨会在光谷四小隆重举行。来自我校及全区乃至武汉市各学校的语文教师及慕名而来的学者齐聚光谷四小大报告厅,开启两天求学之旅。
01
心有光芒 必有远方
      本次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作文专题研讨会由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妙笔母语研究基地主任谢先军博士做开场致辞。谢博士的致辞指引了本次会议的大方向,现代写作要紧跟新时代,追求理想生活,仰望诗意人生。他指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打开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感、语感、灵感和美感。笔上有千军,文中有远方,写作需要心有光芒,如此,必有远方。
02
时代为鉴  可正文风
      随后,著名教育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教授做了以《面向新时代的作文教学》为题的微型报告。80高龄的杨教授以宏阔的时代格局开篇,论述了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的信息时代对教师格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肯定时代的进步,也指出,时代是一面镜子,既可以照到繁花似锦,也可以照到残花落叶。告诫我们写作不仅是功利性的,也应该是审美的,抚慰心灵的。
      紧接着,杨教授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了什么是面向新时代的作文教学。首先作文要紧跟新时代的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大方向,立意正,开局深。其次作文应该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借助自然、社会,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在生活和阅读中丰富感受提炼、积累思想。最后教师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领悟写作的策略和方法。
      杨教授的报告格局开阔,蕴藉深厚,又颇为忧心忡忡,其所倡导的“时代之文”颇有“写作复兴”的气势,震撼人心。
03
你在说 我在听  如此美好
      儿童文学作家、小学“建档作文”的倡导者、湖北、广西“国培计划”主讲教师董尚元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口语交际课《图书借阅公约》把我们带入了写作的最初状态,“说”的欲望的释放。
      活泼轻松的拍手游戏暖场,将用意“大胆说,不怕犯错”“不抢说,轮流着说”的共同约定无痕地流入到学生的心中,充分地给予学生说的机会和说的平台,采用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主动说、大胆说、轮流说、规范说,学生在董老师的引导下越说越起劲,越说越规范,越说越精彩。
      从头到尾,微笑恰似春风,董老师懂得如何让他脸上的笑意和鼓励变成孩子口中吐出来的自信和魅力。
04
“长辫子老师”的魔法写作课
      “全国小学创意写作联盟”发起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小学写作教学卓越名师郭学萍老师,一出场便让人印象深刻,正应了那句流行语: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从童话里飞来的“长辫子老师”,执教统编教材三下第八单元写作《这种想象真有趣》。由一张白纸说起,创设情景,开展有趣的写话谈话,瞄准学生内心需要,激发学生创意写作的兴趣,引领他们飞入无限的畅想空间,创意示范,感受语言“支架”的神奇,创意大冒险,人人争做杰出的“创意写手”,感受创意写作的快乐和成就。
      “我不想下课,我想永远上长辫子老师的写作课!”意犹未尽的何止是孩子,还有被郭老师的幽默与“腹有诗书”深深折服的我们。
05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口吐莲花,声音还这么好听,如此有魔力的郭老师,真是一部越看越入迷的小说,真像一首越读越有味道的小诗。接下来的郭老师做的《统编教材背景下创意写作的思路与实践》报告更是把我们带入了另一番旖旎风光。
      正视统编教材的思路,立德树人,双线组元,三位一体,整体规划,有机融合,自然渗透,明确写作教学的一个核心——语文素养,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创意写作的研究现状和实施策略,一切归于从心出发,驶向无限可能。写作教学的源头活水便是海量阅读,做一个爱读书的人,去影响自己的家人和学生,把自己当作语文,把自己变成语文,让学生从自己的身上看到读书最美好的样子。
      有一种内心的沉静叫做,听君一席话,下定决心,潜心读书。永远保持学习的姿态,不卑躬屈膝,不趾高气扬,在书中寻找最好的自己,遇见最美的风景。
06
一节好吃的写作课
      下午,第一场是光谷四小的青年教师杨丽娟执教写作课《咬出来的画》。
      神秘的盒子里藏着怎样的秘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揭秘诱人的饼干,学生开怀大笑。展示被咬出来的作品,学生脑洞大开,畅所欲言,一场用牙齿当作画笔的神奇创作之旅正式起航。明确的指向,清新的教风,学生准确地习得写作目标和技能,干净利落的课堂收获的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成长。
      一节好吃的写作课,好吃的不仅仅是饼干,还有杨老师带来的写作大餐。
07
一节有获得感的写作课
      下午第二节课由“童化作文”教学的倡导者、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老师执教五年级写作课《介绍一种事物》。
      吴老师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对比引出这四篇课文都是描写事物,揭示课题。紧接着,联系生活实际,闭上眼睛,让人世间的事物在脑海中闪过,将剩下的最喜欢最熟悉的事物作为这次写作的对象。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获得“白描”和“彩绘”的方法,采用灵活机动融合信息的方式写作。
      这是一节干货满满的写作课,一节来自一线教师的良心奉献。
08
用教材“优势”推动教学“优质”
      吴老师课后做了《用教材“优势”推动教学“优质”——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解读》的专题报告。他以一线教师的经验,深刻而接地气地解读部编版小学语文习作要求。从体现习作教材的“启蒙性”、构建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发掘习作例文的“独特性”、发挥写作支架的“支撑性”、展现习作训练的“过程性”、培养学生写作的“习得性”六个方面,全面剖析了部编版的编写用意和教学策略。
      一声惊雷,唤醒新的一天的培训,一阵暮春的急雨,用兴奋的鼓点欢迎名师的到来,学到酣畅处,不觉时节之变动,兴到忘我处,浑然不知身何处。
01
听见欢声笑语  听见生命拔节
      报告厅外,大雨的狂躁,野心勃勃,企图淹没讲台上的声音,渐渐地,不知从何时,我们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更何况是屋外的雨何时收敛它的锐气。这一切的魔力来自于著名的作家、作文教学名家、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秘书长何捷老师。
      今天他执教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鹿角和鹿腿》,整堂课,爆笑不断,掌声不断,威而不怒,幽默而不失庄重的何老师,把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独特的生存样本,每一个教学环节看似不露痕迹却是精心设计。何老师的课堂让每一个孩子找到了那双合适的鞋,在何老师的带领下,奔跑在语文成长的道路上,乐不思蜀,完全忘记了鞋的存在。更可贵的是,在何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见了作为教师的魅力,用自己的言行带给孩子可以看见的改变,我们听见了课堂上像“开心”同学这样的“学困生”“边缘人”拔节成长的声音。
      生命中所有的意外和相遇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和学生的相遇是命运精心的策划,为了这一次相遇值得为人师者精心的打磨。
02
看见学习  看见思维
      说了再见就一定会再见。何老师和“开心”同学和光谷四小302班的约定,也是我们跟未来的美好约定。
      何老师课后做了《看见学习,看见思维》的专题报告。首先,他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指明了看起来如此轻松愉快的课其实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打磨,“金风玉露”相逢的美好皆是因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接着,何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流程阐明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和依据:第一,看见学习的重点目标的确定,要有目标意识;第二,看见学习的过程的操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三,看见学习的症结,突破难点;第四,看懂学习的本质,模仿的认识;第五,看见学习的延伸后续的指导。最后,何老师重点阐述了关于“路径”和关于“本质”的问题,阐明了思维可见之时,学习才可见。
03
言语味道  扎实课堂
      “以爱心滋润童心,以智慧点燃智慧”,接下来江苏省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写作课《学习修改》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润物无声的特点。
      一张图片,说好一个“最爱”句子;分享一个老故事,朗读指导,培养倾听;小改一下老故事,替换、抄写用意深刻;创编一个新故事,从生活着手,模仿创新,感受言语味道。
      这是一节很扎实的语文课,脉络清晰,目标明确,层层递进,学生的成长轨迹有迹可循。
04
全批全改作文的困境与突围
      课后,宋老师真诚地就本课做了《全批全作文的困境与突围》的专题报告。宋老师首先梳理了本节课的脉络,提出写作教学要从生活中找话题,要激发出言语的味道,关注语言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要有整体感悟和提取文意的意识和能力。他细致地强调了入格训练的做法和好处,给写作启蒙的孩子规范的指导。接着宋老师论述了在作文批改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困惑,缺乏专门的指导,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没有从儿童的学情出发,对儿童的语言缺乏研究。最后,宋老师重点指导了我们全批全改作文如何突围,指明儿童的习作,首先要研究儿童的积累,以及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表达能力,从儿童出发,从模仿出发,驶向创新。
      实用贴心,可操作性强,宋老师的报告给了老师们有效的指导。
05
好作文是夸出来的
      作文后的评讲指导改如何进行呢?来自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副校长、管建刚名师工作室的徐栋老师执教的观摩课《我喜欢的小动物》就给了在座的老师不少的启示。
      整个作文评讲没有一句批评否定的话,榜样就在身边,好的作文是夸出来的,徐老师将学生的习作进行了整理,用学生的作文在不断的赏读中获得此类作文写作的方法,没有说教,学生自己判断欣赏,借鉴模仿,学习碰撞,学生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06
风流儒雅真大师  渐入佳境真课堂
      管建刚老师说,写作要写“有意思”的,有意思的东西都是情绪化的,个人的。将管建刚老师作为压轴,其用意是深刻的,只要我们在结束为期两天的培训的最后见到的是管老师,每个人都会感叹道,不虚此行呀!
      大师的课就像一杯茶,初尝不觉惊艳,但是却有止不住的小激动,即便是传统的字词复习检查导入,大师就是大师,精心雕琢到浑然天成,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深刻的最精妙的绝对是最简单的最纯粹的。管老师的课就是如此,无论语言还是教学设计,干净清晰,慢慢的品味,就有了渐入佳境的感觉,浑然不觉中便融入了课堂之中,最后“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一声“下课”,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结束便在高潮处。
      “高山仰止”,目睹大师风范,就像在无尽的现实中看到头顶的星空,是大师给予了我们仰望的勇气和信念,看清现实的蒙蔽,抵达教育的彼岸。
07
作文教学80%的问题在这里
       真正的名师敢于说真实的话,这也是管老师的率真可爱之处。他毫不客气地说出孩子写假话作文是因为老师不想听真话,直言不讳地说出孩子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国度,那里永远阳光灿烂是纯粹的欺骗,这样的话很痛却也痛快。仿佛这一针见血下去便是病症所在之处。
       管老师的讲座和他的教学风格一样,简单纯粹,干净利索。作文教学直指《语文课程标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要求的最重要的一条“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老师们听了醍醐灌顶,教作文就是让学生“说真话”,写有意思的事而不是有意义的事,让学生用笔说话,老师的角色应该是做好忠实的听众而不是一个情绪化个人化的判官。
      培训的震撼力就在于要么毁灭,要么重建,绝对没有对现状的修修补补之感,管老师的讲座便是如此,言语似清风却如鞭策,催人奋进,促人改变。
       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不知不觉中,于浓得化不开的烟雨中结束。撑着雨伞,踟蹰在菁菁校园,低语声声慢,生态园中传佳话。恍然佳期如梦,一晃人间景象偷换。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洗涤与升华,每一次培训都是在我们进入舒适区后的一次动荡,心若安宁,万物皆归于宁静有序,蓬勃生长,这是我们行动时候的状态,心若不安分,用力制造每一次跳动,我们才会永远年轻,这应该是我们学习时的状态。短暂的停歇,只为走更远的路,感谢与名师相遇,让我们与真教育同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