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七个着力:发展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教育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0-03-04
在全省教育工作暨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韩英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十三五”规划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未来五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提出的工作要求,今年教育发展要着力抓好7个方面重点工作。
图片由赵静提供
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省教育系统按照“强基础、补短板、创特色、提水平”的工作思路,着力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持续开创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
指导各地各高校选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实施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开展“标杆党支部”“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切实落实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落实好思政理论课特聘教授讲学和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重点打造 “两弹一星”和“生态教育”两个精品思政课堂。指导高校按标准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岗位。
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着眼“培养什么人”的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强“五个认同”。在全省范围推广传统体育项目,培育一批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实施好“浸润行动计划”,构建“基础知识、核心素养、专项特长”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完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活动模式。
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破解“拦路虎”,激发“生命力”,努力在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实现突破。
着眼于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省级平台及使用培训工作,做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各学科新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学习培训,指导学校做好选课走班、学生生涯规划等工作,完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和学分管理制度。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重点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教育质量和教育热点难点专项督导。推进中小学幼儿园责任区督学挂牌责任全覆盖。整合构建教育督导信息化平台。
发挥我省高校的优势和特色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活动,鼓励支持我省教师和在校学生赴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扩大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合作项目实施范围,由本科高校扩大至高职院校,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利用海外优质资源开展科研合作。
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实现所有学校接入互联网,网速不低于百兆,100人以上学校建成校园网,教学点教学数字资源全覆盖。积极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教育、人工智能、网络学习空间等试点,探索未来教育。
发展公平有质量的基础教育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教育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支持农牧地区办好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和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不断扩大普惠性资源总量。以地区为单位完成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的三个硬性指标。建立健全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长效机制。
全面贯彻落实《青海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推广国家优秀教学成果,研究制定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和优化,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高质量完成杂多、囊谦、曲麻莱3个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验收,并做好监测复查工作,实现国家对我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验收。
制定我省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着力破解高中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的难题。研究制定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着力抓好青南三州普及攻坚,完成普通高中教师编制补充调整工作。
针对教师队伍结构缺编、小规模学校教师不足等问题,建设和应用好数字教育资源,实现“专递课堂”连接所有教学点,“名校课堂”“名师课堂”覆盖全省所有中小学校。探索推进学区内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短缺学科教师走教。
推进义务教育“提升工程”、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高校基础能力建设、西宁大学和4所高职院校迁扩建等项目,重点做好“两类学校”建设、藏区项目和学校取暖等规划编制,加大教育固定资产投资,改善农牧区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学前教育服务。
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上做文章,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启动实施“双高计划”培育项目,对照国家遴选标准和建设任务,支持职业院校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重点建设一批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专业。通过高职院校对口招生,在有条件的中职开展高职专业培养,逐步实现六州高职全覆盖。开展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试点,打通职业教育升学和培养通道。全面开展“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坚持以本为本,深入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持续打好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建设卓越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好2020年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持续开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科研诚信建设,处理学术不端行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机制,积极推进部省合建青海大学工作。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坚持以教师质量提升教学质量工作理念,建立任务清单,凝聚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的合力,进一步推动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落细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对教师违规违纪事件,要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对师德失范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
实施好昆仑领航、骨干成长、能力提升三个计划,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推动各地以县为单位,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载体,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启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制定教师结构性缺编动态调整专项规划。深化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增加考试次数,增设考试科目。深化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高校建立与学科岗位特点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体系。
完善中小学绩效工资政策,更好发挥绩效工资激励导向作用。继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岗位补助制度。全面清理和规范针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各类督查、检查、考核、评比行为,为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营造良好环境。
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发挥教育脱贫一批作用,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面做好迎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普查工作,确保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教育硬任务。
坚持教育项目资金、高校招生计划、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让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更有“力度”;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地域全覆盖、阶段相衔接的教育资助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助学金和生源地贷款等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让贫困地区教育普惠更有“温度”;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乡村学校教学质量,让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更有“厚度”。
严格落实“双线”责任制,采取学生家长、村干部、乡镇长、校长“四盯一”措施,严防发生再次辍学的现象。结合新形势出台进一步完善劝返学生安置教学的办法措施,让劝返学生留得住、学得好。拓宽失辍学学生毕业升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上中职、高职,增强就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向农村牧区、贫困山区延伸,启动“语言扶贫APP”项目,实现普通话学习的全覆盖。加大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力度,重点做好黄南、果洛、玉树、海南4州及所属15个深度贫困县教师和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培训收官工作。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韩英表示,“我们干的事业是千秋伟业,我们做的事情是造福一方。我们每一位同志只有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投入到教育事业,合力推进青海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才能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期盼。”
作者:赵 静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