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聚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打造优质教育新生态
来源:人民资讯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1-11-01
 「本文来源:常州日报」
        □毛翠娥 居颜萍 许建军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2020年9月,常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作出了“教育强区”的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了“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经开区通过探索员额制用人模式、实施教育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师发展促进工程等多项措施,积极推动教师主动发展、创先争优,为提升区域教育竞争力,打造经开区优质教育新生态奠定人才基础。
        创新用人模式,保障教育强区
        实施教师发展促进工程,助力老师拔节成长
        2018年暑期,薄艳芝通过员额制招考,入职常州经开区的新安小学,成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此前11年,师范毕业的她辗转于多个培训机构,从事校外培训工作。
        在学校,薄艳芝勤勉努力,刻苦钻研,专业能力提升明显。2019年,她参加市、区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常州市二等奖、经开区一等奖,2020年被评为经开区“骨干教师”。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电路工程师比赛、编程设计大赛,斩获省、市、区多项大奖。
        “在培训机构不稳定,来到学校后心里踏实了。”薄艳芝说, “经开区员额制老师的工资待遇比较理想,而且有一样的上升空间,学校还帮我解决了住宿问题。”倍感心安的她很珍惜工作机会,在教学之余还负责学校的微信公号、视频制作,“再接再厉,在专业上争取更大的突破。”
        招聘650名员额制教师
        针对师资队伍缺编严重,临时聘用教师数量庞大、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经开区建立以员额制教师为主体的人员补充机制、以事业编教师为主体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员额制为主、事业编为辅的招引方式,着力化解师资紧缺问题,逐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目前,员额制教师聘用管理已覆盖到整个经开区三镇、三街道范围。
        一年多来,经开区在招聘编制教师之外,公开招聘中小学员额制教师400名、幼儿园员额制教师250名,切实缓解师资缺口矛盾。各学段师生比都有了较大的提升,重点保障中小学音、体、美学科,招聘员额制教师81名,彻底解决多年来经开区中小学音、体、美专任教师配备不达标的问题。
        员额制教师待遇保障到位
        据介绍,经开区着力推进财政经费保障、专业发展激励、教师成长督促三大机制,不断吸引优质人才,提升员额制教师队伍素质。
        员额制教师薪酬保障到位,真正体现统一管理、统筹使用。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竞赛、评优评先活动中,给员额制教师同等参与、平等竞争的机会。对长期在经开区从教,师德优秀且专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员额制教师,给予缴纳企业年金的待遇。今年9月起,该区为首批通过审核的4名员额制教师缴纳企业年金。
        外引内培,充实高精尖优秀教研人才
        9月,常州经开区的林南小学教师陈文秀参加了常州市科学优质课评比活动,与另6位通过辖市区选拔的科学老师同台竞技。陈老师的赛课主题是《再探小水轮》,多元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最终,她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优秀的课案设计、出色的现场表现荣获一等奖。
        陈老师说,奖杯的背后,是团队的力量。“赛前,校领导给予关怀和鼓励,经开区科学研训员多次来校指导我优化课堂设计,身边的师傅们也多次提出意见建议,学科组的同事更是在节假日期间帮助制作教具,大家的帮助让我呈现高质量的课堂,获此大奖。”目前,陈老师正在“后援团”的指导下积极备战省赛。
        市区两级教研联手培养教师
        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与常州市教育科学院合作开展教师发展促进工程,发挥优势教育资源效能,强化过程指导,从而提升全区基层教师业务素质,加速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经开区教师发展促进工程初见成效。据统计,2020年以来,经开区市、区五级梯队教师比例提高了7.8%,全区有9位教师获得省级竞赛奖,222位教师获得市级竞赛奖,与往年相比,各类教育教学成果有了量与质的飞跃。
        立德铸魂赤诚育人,师德师风常抓不懈
        “我愿做一名守望教育麦田的人。”今年9月,经开区初中许艳老师当选为常州市师德标兵。从教18年来,许艳怀揣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耕耘于三尺讲台。她始终认为,老师最有价值的工作,是为学生创造精神家园。她主动走近学生,为他们精心准备生日派对、发放网红零食,写信疏导心理问题;她通过常态化家访,比照和研究孩子在不同时空环境中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与学生同频共振的许艳,也赢得了孩子们的真心。在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现场,他们高举海报大喊: “许姐,我们爱你!”
        多形式树新风、铸师能
        经开区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习法规、学模范、树师风、铸师能。
        组织开展“学习模范张桂梅,争当教育红先锋”主题活动,观看时代楷模张桂梅事迹视频,聆听师德标兵宣讲,举行师德宣誓、组织入职培训……让老师们对“四有”好老师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争做“张桂梅式”好教师为职业追求,并通过组织榜样大学习、师德大反思、实事大讨论、全员大家访等活动引领经开教师立德树能,争当 “经开大先生”。
        为深入推进课堂的深度变革,挖掘并转化多元育人价值,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校长曹海申报、领衔了常州市义务教育高品质项目《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的实践探索》的研究,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推进以及环境资源的建设等方面深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
        为支持、促进东小的高品质建设,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多次现场调研,并专门下拨项目经费资助研究。持续而深入的实践探索催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带动一大批教师的成长,学校五级梯队教师占比达56.9%。领衔人曹海也迅速成长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教育领军人才、常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领衔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并担任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主持人,进行更大范围的辐射引领。
        深入推进教育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经开区深入实施教育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创新“三名人才”(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招引和培养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发展、创优争先。积极探索建立优秀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加入经开教育、服务经开建设。建立经开区教育系统后备人才库,系统化培养100名优秀后备人才。制定教研员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公开竞聘的方式,逐年充实优秀教研人才,以此来引领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经开区自2019年起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奖励优秀教师、优秀项目,力争教育人才“引留多、外流少”。至今,已经实施三轮教育发展基金奖励,207人次的优秀教师获得173万元的奖励,有效激发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