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名,占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86%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2-04-15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日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简称“强师计划”)显示,基础教育教师1586万名,占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86%,强师计划从五大方面发力,绘就新时代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路线图。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强师计划从五大方面采取15项举措进行改革部署。一是强培养,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近年来,我们国家持续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投入力度,目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下,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50所  左右师范院校加强教学科研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加强一流师范大学群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群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整体性”,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聚焦薄弱师范院校建设,由高水平师范大学和地方高水平师范院校结合起来,以组团的方式帮助30所左右的薄弱师范院校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促进师范教育的协同发展和整体提升。
       二是重引领,完善高层次教师人才培养机制。强师计划提出,要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养计划。职前培养方面,深化本硕整体设计、分段考核的培养模式改革,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在职发展方面,要实施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完善自主选学机制,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
       三是促均衡,强化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实施“优师计划”,由部属师范大学和高水平地方师范院校每年为脱贫县、中西部陆地边境县培养1万名左右的本科层次的师范生,这些师范生在学习期间能够享受“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住宿费、补助生活费,毕业以后回到定向的县去任教。
       四是抓改革,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教师队伍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在教师资格、入职、考核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深化职称改革,实行分类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老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
       五是赋动能,推进教师队伍数字化建设。 一方面完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师专业发展相关功能,另一方面要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行动,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帮助教师掌握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实现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学生“同上一堂课”,教师共同“备好一节课”。
       任友群表示,《强师计划》一是到2025年,建成一批国家师范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经验,培养一批硕士层次中小学教师和教育领军人才,完善部属师范大学示范、地方师范院校为主体的农村教师培养支持服务体系,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紧缺情况逐渐缓解,教师培训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教师发展保障有力,教师队伍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记者叶中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