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潘维松:带领学生走进快乐“数学王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8-05

  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中学教师潘维松

带领学生走进快乐“数学王国”

   “山区人民需要我,为了山区教育事业,我甘愿付出,无怨无悔。”  

20100805095326.jpg

   ■本报记者 王超群

  “你家住在大甸子,我家住在乡政府,他家住在汤河口,如果到三地送水时距离相等,那么水站应该建在何处?”在数学课上,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中学教师潘维松正在讲授“过三点作圆”这个知识点。学生们说,每节课上,类似的导入问题层出不穷,书本上永远找不到潘老师设计的精妙问题。潘老师的数学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因为潘老师会带领学生享受探索“数学王国”的快乐。名师

   数学回归生活 课堂变得快乐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中学是北京东北郊深山区的一所初中学校,距北京城区160公里,承担着周围18个自然村的学生入学任务,学生中有70%是满族。名师

  1996年,潘维松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备课、上课、辅导几乎占了他全部的生活,满腔热情的他一心想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学生们不喜欢自己的课,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名师

  原来,山区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不丰富,接触到的外界信息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些困难。潘维松开始思考,怎样才能结合山区学生的特点,让课堂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按照每个年龄段接受知识的不同特点,他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被转化为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修水渠、种果树这些情境,将山区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调动起来,数学知识也从书本走向生活。

  潘维松以构建不同数学模型的方式将知识点分解,一环扣一环的提问调动学生们不断思考。同学们可能不知道,一个个看似信手拈来的例子都是潘老师课下精心准备的,教材上的知识点已经印在他的脑海中。

  “有勇不如有智,有智不如有学”,潘维松希望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这样才有能力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虽然地处深山区,潘维松却有一种信念,那就是让孩子们尽可能多地接触先进的教学手段。早在2001年,潘维松就开始用信息化的“秘密武器”——几何画板。利用几何画板这种教学软件,学生能多角度直观地进行动态观察,在数字与图形之间建立一个中间环节,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有利于对空间图形的想象。借助这种直观演示,学生们建立起数学思维,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轻松。 名师
   学生充分体验 知识深入浅出

  “如果学生的潜能没有充分发挥,老师干与不干、干多干少没什么区别。”为此,潘维松始终把学生的“学”与“个性体验”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角,教学过程成为孩子们表演的舞台。

  尽管地处深山区,但潘维松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力。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在课前把学生按照层次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引导式预习,课下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堂上,他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基础学生都能参与的问题。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同学们都从概念、举例、求法、实际应用4个层次由浅入深进行探究,潘维松则根据呈现的问题适时进行点拨,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在轻松快乐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实施上,潘维松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追求“差异发展”,为此,他不辞辛苦地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进行辅导。彭海龙曾经是潘维松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经过细心观察,潘维松有意识地布置一些适合他的习题,由浅入深地培养他的兴趣,逐步提高他的数学成绩。如今,海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医学部。名师

  潘维松善于钻研,先后承担了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主动交互式学习”等重点课题的实践,探索出了适合山区学生特点的“数学三步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服务于日常的课堂教学,寓教于乐,使教与学成为一种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成为合作的伙伴,提高了课堂效率。

  这些年来,潘维松带领初三年级教师教出的毕业生有45%考入市、区级重点高中,所指导的教师有4人在区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这位曾经受到温总理邀请参加中南海教师座谈会、国庆60周年庆典登上教育花车的全国模范教师,在学生和同事心目中,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教学能手。

  走进学生心灵 细节打动学生

  正如《学记》所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其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兴趣。从教14年来,潘维松用无私奉献温暖着孩子,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赢得了学生的心灵,彼此交融。

  山区中学的学生实行全员寄宿,孩子们刚离开小学,思家心切。为了给学生家庭般的温暖,每天晚上,潘维松都要进入学生的住宿区了解学生所需,问寒问暖,看看学生是否入睡、是否盖好被子、哪个生病学生的病情还没有好转。他带学生到医院诊治,就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到底为学生垫付过多少医药费。

  潘维松还用业余时间精心设计教室,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给学生创设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巧手坊”、“我的理想”、“分享月饼话中秋”、“交换礼物迎新年”等系列主题活动贯穿学期始终。几年来,他所带的班级就像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亲如兄弟姐妹。

  从教14年间,潘维松当了14年的班主任,当毕业班班主任11年,学生对他的称呼也从“大哥哥”叫到了“干爹”。在山区教学苦、工作忙,又不能照顾家,好多老师都说他傻,“那么亏着老婆、孩子,图个啥?”可一想到孩子们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山里孩子要走出大山实现梦想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他的信任和期待,潘维松从没后悔过。

  潘老师出色的教学成绩、良好的师德在社会上有了很高的声望。不少校长多次找到他,提出优厚条件,希望挖他走,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说:“山区人民需要我,为了山区教育事业,我甘愿付出,无怨无悔。”

  离开大山,记者眼前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潘维松在大山间行走、在灯下苦读、被孩子们簇拥、在课堂上风趣幽默教学的身影……

  《中国教育报》2010年8月3日第2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