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7 年来她教了2000名外地孩子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2-25

20110225082119.jpg
48岁的王秀敏常年为外地孩子义务授课辅导。 记者 孙振芳 摄


 
  2004年3月,大连海军广场街道创办了全市唯一一个为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免费文化辅导的社区学校。7年来,近2000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这里接受了文化的熏陶。 48岁的35中女教师王秀敏常年义务授课辅导的善举也吸引了上千名中外支教志愿者响应。

  一个孩子都不能辍学

  2月23日下午,海军广场街道春和社区三楼的多功能室里传来了英语儿歌声,25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社区教师王秀敏的带领下念着“ABC”。

  2001年,大连率先在全国创建学习型城市,需要一批富有经验的在职教师到社区从事教育工作,有着15年教学经验的35中教师王秀敏主动提出了申请。

  经过一番认真调查,她发现当时辖区有外来人口近一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00多名,很多孩子由于原籍没有开设英语或开设较晚,无法适应大连学校的教学,辍学在家。

  2004年3月,街道开设了大连首个外来务工子女社区学校,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补习英语。按照社区学校与辖区六所中小学签订的协议,凡经社区学校辅导过的孩子,学校都要优先录取,如果学生入学后学习跟不上,社区学校要继续跟踪辅导。

  王秀敏说,“当时没想太多,就是抱着一个目标——凡在辖区的孩子,一个都不能辍学。”

  正是抱定了这种“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社区学校开办7年至今,先后接收辅导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近2000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从倒数第一到全班第一

  王秀敏教英语一个小时后,来自辽师附中高一年级的李兆铮同学来给四年级的孩子们补习数学。

  王秀敏回忆称,社区学校创办之初,辖区有6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2/3成绩较差,还有30多个孩子辍学在家。社区学校开办3个月后,辍学的孩子经过辅导陆续坐进了城里的课堂;那些成绩差的学生经过辅导,成绩普遍提高了20多分。

  在社区学校,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坐在教室第一排的王彩英在老家时已经上到了小学三年级,却从未学过英语,她经过社区学校补习,上学期期末考试排在班级第四名;河南来的刘存的数学、语文成绩从全班最后一名一跃成为全班第一名,总成绩排年级第三,被选为班干部……

  上千志愿者爱心接力

  社区学校最早的一批教师除了王秀敏之外,还有三五个辖区的退休老教师,开设的课程有数学、语文和英语。很快,来自各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加入进来。现在,大连大学在这里建立了学生实践基地,大连大学未来教师协会、志愿者协会的会员们在这里建立了活动基地。每个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寒暑假,都会有不下20名的大学生“老师”往返2个多小时的车程到学校,和孩子们形成一对一的辅导。“18日社区学校开学的时候,东方实验高中的学生们还带来了学习用具,与孩子们结成了帮扶对子。”王秀敏告诉记者,除了学生“老师”,外国友人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在大连工作的澳大利亚人艾伦定期从开发区打车到学校担任外教,免费给孩子们教口语,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

  在社区学校里,有一本教学资料档案。在授课人一栏里,登记着1000多个不同的姓名。尽管他们来自四面八方,却都曾站在同一个讲台上;尽管不断有人离开学校,但社区学校没有空过一堂课。王秀敏说,“大连热心市民用这座城市的无疆大爱,圆了2000余个外乡孩子的梦。”

  记者 王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