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四中学校长:王彦奎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 编辑:admin 时间:2012-03-09

20120309093120.jpg


创建开放式“15+30”课堂教学模式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四中学  王彦奎

          课改的关键取决于校长角色的定位。课改氛围的营造者,课改研究的组织者,课改执行的指挥者。
                                                                                        ——王彦奎
         为了真正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借鉴于自辅教学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现状,提出了“15+30”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多于15分钟,学生自主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是一种学生能力不断积累、才情不断展示、需要不断满足的课堂模式。课堂上再没有教师和学生之分,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在观察、倾听、交往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
        “15+30”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5+30”课堂模式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课前预习、小组学习 、 分组展示、教师点拨、小组总结。
         (一)课前预习。要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就必须让学生逐步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最终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开始阶段,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必须做到让学生学有目的,带着疑问去读书、去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去发现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课前预习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都知道,预习是学习的开端,也是决定一堂课学生接受知识快与慢、好与差的基础。为此,笔者所在的学校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明确本节课三维学习目标、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采取相宜的教学策略及合适的评价方式。根据新课标要求去编写预习提纲。力求做到循序渐进,难点分散,重点突出,面向全体。为了把好教学的入口关,把每一节课备到最佳效果,同学科、同进度的教师必须进行集体备课,做到五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教学流程,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主备人与研讨者讨论、商榷形成集体备课最佳教案,每位教师可结合所教学生实情采取相宜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做到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对学生发展有利的知识得到延伸与拓展。在研究学生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的同时,尤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要充分考虑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在每节课的下课前5分钟,利用投影仪布置下节课预习提纲。以便课后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查找资料、请教他人、上网查询等方式方法,了解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小组学习。上课的时候,教室里的桌椅打破常规,分组集中摆放。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强弱组合,分组而坐。教师首先出示学习提纲(比预习提纲更能体现三维目标,是学生更深层次学习的助手),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各学习小组开始自主学习探究。教师巡视,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有意识对学困生的进行辅导。初步自主学习后各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对提纲中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通过集体讨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答案。在这一环节中,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课堂秩序,彻底解放对学生的束缚,学生既可以在组内交流,也可以到黑板前演示,还可组间自由交流,班级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超市,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三)分组展示。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小组展示自学的成果,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由主讲的角色转变成听讲的学生。各组学生在讲台上讲解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过程,其他学生可以自由发问。教师也可以有意识的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由学生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了,教师也可以进行启发或讲解,同时不断把问题抛给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共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使每一个同学的思维都被调动起来。其最大优点就是教师处于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教师既是导演,也是赋予特殊使命的演员,在表演中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
       (四)教师点拨。“15+30”教学模式不是教师不讲课,而是把学生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再重复讲解。课堂上,教师要解决的就是本节课学生没有突破或掌握不到位的知识,以及随时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派生出来的各种学习问题。因为课堂是流动的,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不确定的,这就在客观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备课就必须提前预设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能力,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教师要根据课堂反馈出来的信息,不断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拓展知识视野。教师这些活动都分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目的就是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小组小结。在学生充分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后,教师要在下课前几分钟,由学生代表(不确定,随机)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其他学生可以补充,使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到进一步明确,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也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得到反馈信息,在下一节课中做必要的强化或补充。最后把作业和下一节的预习提纲展示给学生,以备学生课下巩固和预习。
         “15+30”教学模式的体会与收获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有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改革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一扫往日的沉闷与单调,处处洋溢着课改的生机与活力。2010年中考单科成绩物理、政治平均分全市第一,数学、语文、英语、化学平均分全市第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真正认识到,有必要向学生学习,一方面是学生的确有许多可学之处。教师需要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做一名真诚的听众,这样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好的了解学生,给予学生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向学生学习,可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同时也促进教师对业务的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15+30”课堂模式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填鸭式课堂模式,开创了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授方式。多讲容易,少讲难。课堂上教师要有少讲或不讲的勇气,走进教室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备课不光是备课程标准、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的学法。教师上课的最难之处也在这里。教师一边要实施组织教学,一边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课堂设计,需要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不学习、不研究肯定无法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少讲和不讲有更多的无法预知性,操作难度更大,失败次数肯定多。这就迫使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业务的能力又何愁不提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结合本地域实际情况,研讨教法学法,一定会走出具有本土化的课改之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添薪助燃,尽绵薄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