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城市南街小学校长:王祖涛
来源:中国名校发展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4-01-16

湖北省课改先进个人—宜城市南街小学校长王祖涛
 20140116082805.jpg
20140116083031.jpg


        王祖涛,1988年7月参加教育工作,1991年12月自修电大毕业,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连续8年被学校评为模范教师,连续2年被团市委授予“新长征突击手”称号,9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1996年、2000年分别被市教委授予“通联先进工作者”和“优秀督导员”光荣称号,连续三届被市教委命名为市级“骨干教师”,2001年11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教育教学十佳标兵”光荣称号,2002年5月被确认为“襄樊市骨干教师”,撰写的论文《思想品德课定标与示标》一文在襄樊市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并在《襄樊科研》杂志上刊登,撰写的论文《着眼素质教育,上好活动课》荣获宜城市论文评选一等奖,2002年撰写的思品课案例与评析《要诚实》和《培养良好的兴趣和习惯》分别荣获襄樊市教研室案例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执教的思品优质课荣获市级优秀课二等奖。2002年7月被襄樊市教育局评为襄樊市骨干教师。2002年10月被中央教科所评为课题研究“先进个人”。2003年2月被襄樊市教育考试中心评为“优秀考务干部”。2003年11月撰写的论文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新标准、新理念、新实践”论文评选三等奖。2004年3月被宜城市教体局评为教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先后当选为襄樊市教育学会思品专业委员会理事和省教育学会思品专业委员会会员。2005年3月、4月分别被湖北省教研室评为“省级品德课程优秀教师”、“湖北省课改先进个人”。
        王祖涛是一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青年教师。他把一腔赤诚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育人事业,用浓浓的师爱谱写了一曲曲青春的赞歌。
从参加工作的那时起,他便暗下决心,干就要干出个名堂来,要做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
        一进校门,学校就让他担任一个拥有95名学生的三(2)班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这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年青人来说担子是够重的。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望着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他知道自己这一生将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于是他虚心好学,乐于求教,一任就是几年,一拼就是几年。几年来,他总是以真诚的感情去爱学生,精心塑造他们的心灵。他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有人格、有个性、有希望的人去尊重与爱护,使他们成为学有所长、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他事事处处以“假如我是学生”来看待他们。他为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悄悄买来了合脚的球鞋;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安排了优秀学生的无私帮助;把沉醉于电子游戏的孩子一次一次从游艺房找回耐心劝导;为学习困难的学生义务辅导达300多次……小李兵的父母离异了,小李兵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会上的小混混纠缠在一起。一天,他留下一张纸条跑了,纸条上写着:“老师,谢谢您对我的关心……,我不想读书了,不要找我。”他看了纸条,焦急万分,蹬上自行车就要去寻找。同事跑来告诉他,说他家里的车发生车祸事故,要他回去料理。他进退两难,联想到李兵流荡社会的身影,为人师者的责任催促他骑上自行车四处寻找。深夜4点,沉浸在游戏厅中的李兵终于被他找到。小李兵看到疲惫不堪的他时,呆住了,继而流下了眼泪,反复地对他说:“老师,我改,我再也不逃学了。”清早父亲打电话来质问他:“我的车出了车祸损失了6万元啊!你不闻不问,到底还是不是我的儿子?”此时他深感愧对父亲,只能再三的解释……
        小金涛是王老师的学生中又一个不幸者。他年幼丧母,父亲在外地打工,孩子只能与年迈的爷爷相伴。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涌上心头,王老师以师爱之心补偿孩子失去的母爱。爷爷病了,他和小金涛一起推着老人去医院就诊;大年三十,他备上午饭,带着家人和爷孙俩共度良宵;爷爷90岁生日,他带领学生一起上门祝贺;爷爷病危,他与小金涛一起守候在病床前。老人伸出双手,噙着泪把孩子托付给可敬可信的老师。
这样的事例,在王老师的班上数不胜数,孩子们在老师这里感受到爱的同时,也懂得了应该怎样去爱同学、爱集体、爱学校,以至懂得爱祖国、爱人民。
        近几年,他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创造了德育工作“三线”系列化(即晨会系列化、班队活动系列化、社会实践系列化)、“一面”情感化(日常班主任工作重视情感因素)和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德育工作新格局,让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心田。他所带的班组曾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的称号,他班上的干部也多次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干部。
        针对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和爱心两大弱点,王老师从接班的第一天起就在他们中间开展以“不给别人添麻烦”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进而引导学生开展“多给别人留方便”的系列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只会关心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会关心和爱护他人。在持久的、有意识的引导下,“不给别人添麻烦”和“多给别人留方便”成为班上同学的自觉行为,班级集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爱就是付出,爱就是奉献,王祖涛老师就是以直腰做人梯,弯腰为人桥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学生信赖。把一腔爱的诚心、教师心、同事心、兄弟心一股脑地都献给了学生,忠诚不渝,无怨无悔。
        出色的工作迎来的是更大的责任、更重的担子,组织上让他担任这拥有26个教学班、三千多名学生、106名教职工、走过92个春秋的古老小学的教导主任,兼任六年级思品学科教学工作。这给一无阅历、二无经验的年轻人的工作增加了强度。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搞好教导处的写计划、排课、组织公开课和教学研究,安排各类测验等日常工作,挤出时间阅读书报、杂志和业务书籍来武装自己。这些已足够一个青年满负荷运转。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他一度忙于工作疲备不堪的时候,他钟爱的女儿因严重贫血住院,爱人连累带惊患上了精神衰弱症。他当时正担任思想学科的专题研究,研究工作处于总结阶段,大量的研究材料需要他整理,撰写报告。贤慧的妻子默默地承担了照料孩子、尊敬老人的职责,对他说:“家里事太多,环境太乱,你把被子搬到办公室去吧!”懂事的女儿也从不吵闹着要他看护,总是和同病室的人说:“我爸爸工作忙,所以他不能到医院来。”他搬起被子走出家门,母亲颤巍巍地追出来:“虎毒还不食子呢!你女儿病了,你看也不看就走啊?!”他无言以对,望着寒风中的母亲,他一咬牙走向学校。他在思品教学的研究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针对思品教学的薄弱环节,大胆进行学科目标教学的专题改革实施尝试。为市、县、处提供了研讨课10多节次,撰写教学论文6篇,其中《思想品德课定标与示标》一文在襄樊市教育学会第三届年会上评为一等奖,在《襄樊科研》杂志上刊登,另有3篇在宜城市教学研讨会上交流。2002年撰写的思品课案例与评析《要诚实》和《培养良好的兴趣和习惯》分别荣获襄樊市教研室案例评选一等奖和三等奖。并先后当选为襄樊市教育学会思品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北省教育学会思品专业委员会会员。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育人,使活动课教学步入正常的运行轨道,他又进行了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和探讨。白天他和任课教师一道备课,深入课堂看课、听课、写课,晚上抚案冥思苦想,总结思考得失,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探索出的《着眼素质教育,开设好活动课程》的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撰写的2篇论文被收集到市论文集中;组织开展的活动课在全市展示,结出的活动课果实――百米白布书画作品供全市教研人员参观学习。看着这些由他“忙而不乱”干出的成果,他欣慰地笑了,先后荣获新长征突击手、模范教师、县级先进工作者和全市教育教学十佳标兵等光荣称号。2001年被市教委任命为市南街小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校长。
        桂冠之下、掌声之中,他没有陶醉,更没有停步,他深知,学校教育任重道远。尽管工作艰辛,但他心不悔,因为他深知:“只有春天耕耘,夏天播种,才能有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