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校长:赵云
来源: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2-04-25

校长赵云

       赵云,女,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科研优秀学校校长,优秀研究者,湖北省提高培训专家,武汉市科研先进工作者,东湖高新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十二五期间负责国家级课题《在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实践与研究》、武汉市规划课题《新区学校成功文化与学生自信心培养的行动研究》均优秀结题,培养多名优秀科研型青年教师。“十三五”期间致力于基于儿童立场的学校文化研究与实践,创建师生成长的理想校园。“十四五”期间,以“生态教育”为文化定位,秉承“让师生多元个性可持续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给生命以绿色,给个性以空间”为办学追求,坚持按序培养与按需供给,为生命发展提供“健康、自由、和谐、开放”的成长环境,为个性绽放提供“长程化、多样态、进阶式”的学习内容,致力于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文化传播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生态学子。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简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位于东湖之滨,喻家山麓,地处中国光谷腹地。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100余名,教师126人、学校名称先后为武汉鼓风机厂子弟学校、武汉市关东小学。



管理团队

学校领导

       2004年9月,东湖开发区教育局接管后,正式更名为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2100余名在校学生,126名教师,其中各级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骨干教师36人。 



       学校以“生态教育”为文化定位,秉持“给生命以绿色,给个性以空间”的办学理念,坚持按序培养与按需供给,为生命发展提供“健康、自由、和谐、开放”的成长环境,为个性绽放提供“长程化、多样态、进阶式”的学习内容,不断丰盈师生的生命品质,实现师生多元个性的可持续发展。


光谷四小全景

       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开拓,学校先后获得“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示范校”、“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中国第十二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优秀乐团和中国管乐发展突出贡献奖”、“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省法治建设示范学校”、“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湖北省家长学校示范校”、“湖北省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湖北省绿色学校”、“武汉市群众满意中小学”、“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校园足球

2019年4月武汉市苗苗杯u12小篮球赛一等奖

光谷四小获全国汉字风云会冠军

科技节

课后服务

地址: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喻家湖东路201号
邮编:430074
电话:027-87801804

http://www.ggsx.cn



开创生态学习 共筑成长生
——“双减”政策背景下生态育人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

       “双减”改革带来学校、家庭、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结构重塑,倒逼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基于儿童成长需要修正教育思想与转变教育行为。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以“生态教育”为办学理念,以“给生命以绿色,给个性以空间”为办学追求,面对“双减”时代考验,提出了多元融合、多元供给、多元共生的生态学习理念,通过家校社优质资源协调互补,构建了一幅课内外互动、校内外联动的教育新生态:以“知行合一”的作业体系改革,重构了学科生态;以“素养本位”的学习方法升级,重塑了学习生态;以“个性培养”的走班课后服务,重组了成长生态,实现了生态园中每个生命的精彩绽放。
       一、“双减背景”下生态学习理念
       (一)多元融合:建立立体化知识图谱
       “生态教育”追求多要素融合共生与和谐发展。“双减”下的生态教育,更应凸显“以融促减、以合创增”的教育功能,通过学科内统合、学科间整合、学科与实际生活融合等方式,建立知识关联,使学生在知识重组与实践应用过程中学会知识迁移,建立起立体化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二)多元供给:提供丰富性学习内容
       “双减”在减掉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为学生的兴趣特长提供了在校发展的广阔空间,促使学校教育要尊重每个生命的原生态,为学生不同个性的培育提供多样的课程类别、丰富的学习内容、多元的学习形式,为每个生命的精彩绽放提供高质量、充足的课程营养。
       (三)多元共生:优化家校社资源配置
        “双减”使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分工更明晰,“生态教育”需秉持开放包容、协调共生、亲和共育的精神,统筹校内、家庭、社会机构的资源结构,构筑校内外多方资源积极联动、优势互补、优化配置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的学习实践与个性发展提供资源支持。
       二、“生态教育”下提质增效行动
       (一)重构学科生态:基于“知行空间”的作业改革
光谷四小扎实落实“五项管理”工作,以“作业改革”为抓手,促进学生学习观念转变与学习习惯养成。“生态教育”下的学科观强调知识整体关联,通过课内知识获得与课外知识应用,使学生在致知力行过程中收获真知,拓展学科视野。
       学校在作业设计上坚持“知行合一”原则,有侧重地发挥家校社知识传授、生活应用、实践验证的育人功能,分场域、分层级、分类别、分权重地统筹考虑各学科作业设置方式及内容,形成了光谷四小分层分类相结合的“知行成长空间”作业设计图谱,如图1。
 
图1 光谷四小“知行成长空间”作业设计图谱
       学校考虑学科属性,将各学科作业分成练习型基础作业与实践型拓展作业两个层级。依照作业管理要求,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突出实践型作业设置,发挥家校社育人合力,对两个作业层级按照2:8的比例赋予不同权重。
       练习型基础作业占总作业量的20%,包含语文、数学、英语三大核心学科,考虑相同年龄段学生知识基础、思维模式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成长规律,进行作业A/B/C分层设置,学生可“按需领作业”,利用校内课后托管一节课时间完成,练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
       实践型拓展作业占总作业量的80%,包含语文、数学、英语、品德、音乐、美术、体育、科技、劳技9个学科的单科实践作业以及跨学科综合实践作业,进行作业分科分类设置,在家庭、社区、社会场域中以亲子阅读、朗读演讲、生活实验、绘画创作、才艺展演、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方式完成,科学验证并灵活运用知识。
       例如语文学科,在课后一节课学业辅导中,老师会指导不同学力学生以不同方式加深理解文章脉络,A层作业按提示填写读书卡,B层作业绘制手抄报,C层作业绘制思维导图并复述。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到校外图书馆查阅与文章相关的书籍资料,完成读书笔记并与同学分享交流。学生不仅利用校内分层阅读辅导掌握了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还在校外阅读实践作业中进一步提升了阅读能力。
       (二)重塑学习生态:基于“综合素养”的学法升级
       光谷四小单学科实践型拓展作业与跨学科综合实践作业,给了学生走进真实生活场景、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机会,也使传统的说教式、记忆式学习方式得以升级,衍生出以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式学习为主的三种新型学习方式。
       学校从课改精神出发,以“生态教育”中自然、开放、多元精神为指引,采用听、说、读、写、查、观、研、辩、演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进行作业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作业内容真实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关注学生的自我体验与视野拓展,使学生在开放时空里调动多种感官,基于具体问题开展独立分析与合作探究,增强知识真实获得感。
       例如,语文学科在《稻草人》课文学习中,布置绿植种植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长周期科学观察感受植物生长,撰写观察笔记和实验报告,展示分享科学小报告。英语学科开展制作“城市旅游攻略”实践活动,学生在制作视频、美篇、小报、剪贴画等过程中,发展了语言能力,增长了文化见识。各学科教师利用“零作业日”,开展“生态教育作业微创新”活动,围绕家庭生态、四小生态、社会生态、国际生态完成多主题探究作业,学生综合素养在实践运用中全面提高。
       (三)重组成长生态:基于“个性培育”的兴趣走班
       光谷四小以课后学业辅导和特色教育“1+x”的方式开展课后服务。学校研制了“文化传播者、社会服务者、终身学习者”三大生态素养领域下“启趣—乐行—志远”三个学段“九心九力”的核心素养指标,在“五育并举”基础上,针对学生多元个性开设了“文艺大使、思辨达人、上善公民、公益雏鹰、阳光健将、未来创客”六大课程群共320个课时、近70门分类分层的走班课程,全校2100名学生参与率为100%。



图2 光谷四小“向阳叶”校本课程体系模型

表1 光谷四小“启趣—乐行—志远”学段课后服务走班课程设置一览表

       一、二年级每周二、四下午开设两次走班课,三、四、五年级周二下午开设,学生可自主选课,校内教师和校外25名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走班课程实行两节课连上,40分钟老师示范讲解,2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20分钟进行综合评价,一堂走班课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作品带回家。通过跨班级、跨年级的混龄走班,学生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新伙伴,走班课程成为学生放飞个性的理想国,走班教室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朋友圈。
       三、“高质驱动”下生态学习保障
       (一)大课程观:构建课内外一体的生态课程系统
       “双减”政策为国家课程、各类选修及社团课程、家庭及社会实践活动大课程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契机。在高质量教育时代,“生态教育”需秉持大课程观,打造“国家基础课程+学业辅导课程+选课走班课程+兴趣社团课程+家社学科实践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生态大课程系统,将课程开发、教研、课堂、作业、评价融为一体,形成质量共同体,开辟新时代学生生态学习的美好生活。
       (二)全评价观:开发校内外结合的生态评价系统
       在对生态大课程系统运行效果的检验上,需秉持全评价观。以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个性发展为导向,在评价主体上,形成学生、校内教师、课后服务机构教师、家长、社会机构多方参与机制;在评价内容上,在原有综合素质评价基础上纳入家校社作业评价及走班课程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针对学生课后生活中体验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式学习,强化自主记录、行为跟踪、作品鉴评、汇报展评、社会反馈等多元过程性评价。



       “生态教育”本身是一种契合“双减”精神的教育,在“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的驱动下,生态学习关系、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必将迎着素质教育主旋律愈加科学而完善,向着更高标准、更优质量、更大影响方向迈进!


赵云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