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贫困生谢绝捐款”不只是励志故事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7-07-21
木须虫
       河北沧州市吴桥县庞庄村的庞众望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并考出了理科684分的成绩,通过清华大学自主选拔“自强计划”一系列的审核,获得了60分的降分,被清华大学录取已无悬念。庞众望父母患病几乎没有工作能力,自己也做过心脏手术。很多人曾经提出向他捐款,但是都被他一一谢绝。
       庞众望是近期媒体有关高考的焦点人物,他出身寒微,处在常人难以想像的困境,通过不懈努力,考取名校清华,无论哪一条都足以触动了社会柔软的心,值得社会关注。但他又一一谢绝了社会所有的爱心捐款,的确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之外。
       作为贫困生接不接受捐赠,怎么选择都是个人的权利,不宜以简单道德的高下来判别。但是,在贫困的境遇下,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学业,怎么着都是极其励志的故事。正所谓造血不如输血,唯有有志向、有定力、有奋斗的动力,才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庞众望的故事又不单单只是励志的故事。社会对他谢绝捐赠的看法,以及本身选择的稀缺,也都是可以洞察的切入点。长期以来,人们都习惯对不幸的家庭、弱势群体持以广泛的同情,这自然是传统美德,甚至人性与生俱来的柔软。
       事实上,与捐赠需要的尊重一样,接受捐赠同样需要尊重,既要保护他们的基本尊严,更要激发他们自主奋斗的勇气。相对于当前社会群体的救助,过于停留在简单赠予阶段,这些都值得政府以及社会公益人士思考。
       一方面,对于弱势群体的帮助应更多元,更重视让他们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与能力,而不是帮助他们直接获得结果,如,帮助贫困生,多提供免息、贴息信贷,多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多提供创业方面的支持与服务,铺平他们向上的道路,如此,无论是之于被帮助的群体,还是整体社会,都将是更高层次的正向激励。
       另一方面,应破除直接赠予与怜悯帮助的简单直线思维,尤其不能推己及人,帮助他人应当尊重他人的意愿,给予他们想要的合理帮助。显然,徒有善意不是必然有善果,帮助他人己所欲亦要学会尊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