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巩固教育扶贫成果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1-10-15
         教育扶贫在整个脱贫攻坚工作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因此,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我们也应坚持开发式帮扶。如何体现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巩固拓展教育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进行实践探索的话题。
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子幼儿园在上幼儿户外体能课。康学敏 供图
        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强大力量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深刻总结了脱贫攻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激励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决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持续奋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这个伟大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摆脱贫困、走向复兴的强大力量,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得益于充分发挥技术引领、人才支撑作用的科技机制,得益于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形成的有机整体,得益于广大基层干部持续不断的担当奉献。
        教育为脱贫攻坚胜利完成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教育是实现人才振兴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障。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这充分说明了教育扶贫的意义重大。
        虽然教育扶贫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但是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弱、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所在,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只有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改变自己命运,进而才能改变家庭命运,才能彻底走出贫困的泥沼。
        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这场波澜壮阔、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教育扶贫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可持续性、根本性作用。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完善工作举措,全力构建到校、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逐步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必要的智力支持,推动县域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紧盯目标任务保落实。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十三五”以来,全县统筹各类资金11.5亿元,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30所,新建、改扩建校舍31.6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3所;建设教育园区一个。持续加大投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落实特岗计划,为农村中小学补充教师1374名,加强教师业务素养和职业道德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落实贫困地区集中连片补助和乡镇补贴政策,提升了农村教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县域各级各类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
        坚持精准方略促深化。聚焦服务“三农”,教育惠民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职能作用,以助力脱贫攻坚为主要目标,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力开展黑木耳种植、满族刺绣、旅游服务与管理、林果技术等短期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劳动技能和致富能力,直接受益群众达7万余人。“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效显著。“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发放贫困学生各类补助近2.4亿元,救助贫困学生31.6万人次,实现了各阶段贫困学生扶贫资助全覆盖。办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461人次,发放助学贷款2738.15万元,开启了寒门学子筑梦之路。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惠及学生34万人;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累计劝返辍学学生459人,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十三五”以来,县职教中心共考入职业院校3324人。这些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后,带动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家庭的脱贫致富,还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必将成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开展驻村帮扶聚合力。2018年,抽调15名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到旺水泉、榆树林两个贫困村和台子水、梨树甸、对亭沟、郭家湾、松树沟5个非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按照“四必访”“四必问”“四个精准”的要求,与所在乡镇密切配合,与村“两委”班子融洽沟通,协助所驻村党组织和村“两委”班子开展扶贫工作,扎实推进“暖心工程”“爱心代办”,认真落实帮扶举措,帮助贫困户解决了政策不熟、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的问题,改变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成为扶贫攻坚的生力军。
        几年的探索实践,围场教育扶贫建立了一整套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教育脱贫攻坚领导决策体系、责任落实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对口联系机制等,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进程中,接受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国情教育,县域80所学校精锐出战,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党员干部,他们把温暖送进百姓心里,把汗水挥洒在扶贫路上,把才智应用到工作实践,把感动封存在记忆深处,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大考,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
        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发力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全面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如何巩固运用好教育扶贫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教育的责任更加重大,教育的任务更加艰巨,要充分发挥教育扶贫战略性、奠基性、引领性和延续性作用,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建立防返贫长效机制。加快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防返贫的长效机制,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长效机制,完善联控联保责任机制、依法控辍治理机制、办学条件保障机制等,保住“动态清零”成果,使控辍保学工作从动态化走向常态化。进一步优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及时将返贫和致贫家庭适龄人口纳入教育资助范围。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防返贫和解决相对贫困上来,实现扶贫工作从短期向长效、从治标向治本、从摘帽向振兴转变,解决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一基础性问题。
        二是要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教育资源持续向乡村倾斜,吸引和稳定师资队伍扎根教育扶贫一线,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助力巩固提升和坚决阻断代际传递,对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提早帮扶,合理规划布局义务教育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学校承载能力、办学水平,打造教育特色,塑造教育品牌,努力办好优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县域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和需求;要充分发挥好职业学校教育扶贫作用,开展基层干部和贫困群众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等,服务贫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
        三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要保持现有教育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做好过渡期内政策衔接,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该创设的创设,推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扶贫特殊政策向常规性、普惠性、长期性政策转变,确保政策和工作平稳过渡,促进振兴乡村教育和教育振兴乡村的良性循环。
        四是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精准分类,重点抓好城乡结构性不平等导致的教育贫困学生和较早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非学龄教育贫困人口两类对象;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类型扶贫对象的学习诉求,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公共教育服务,彻底消除致贫的教育性因素;精准巩固,认真评估、梳理教育扶贫工作中的政策工具和经验方法,不断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监督制度,科学用好教育扶贫工作考核结果。
        通过弥补农村教育短板以提高农民基本文化素质,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农村家庭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促进新时期乡村教育布局优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下,以教育扶贫为导向,统筹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稳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提升乡村整体文化水平,以文化兴村、人才强村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作者康学敏,系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10期)
作者:康学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