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用好教育惩戒权,重塑师道尊严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王晓 时间:2024-09-13

   记者 王 燕

  刚刚过去的我国第40个教师节,舆论场上关于教育惩戒权的讨论有很多。前不久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维护教师教育惩戒权,支持教师积极管教。”

  中央顶层文件为何要旗帜鲜明地为教师的惩戒权撑腰?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是想要保护孩子的,不想孩子受到任何伤害,甚至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草木皆兵。这种“高浓度”的父爱母爱,导致教师在面对不听话或行为不当的学生时陷入困境,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教,甚至轻微的身体接触都可能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他们需要维护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可能引起家长不满,甚至要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这种困境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管理效果,还可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爱孩子”和“立规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古时候,戒尺作为教师常用的教学工具,常用以惩戒不听话的学生。例如,孔子因弟子冉有擅自为他人理财而惩戒他,甚至让其他弟子“群起而攻之,鸣鼓而击之”。然而,这种惩戒并未影响师徒之间的深厚关系,反而促使冉有反思并改正自己的行为,最终成为“孔门十哲”之一。

  虽然现代教育更加强调温和、科学、尊重和引导的教育方式,但适度的惩戒在当下仍不可或缺且具有重要意义。有尺度的教育惩戒,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明确界限、规范行为,还能够引导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改正行为,从而培养出更加成熟、自尊、自爱的个性。这种明确的规范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力,更是老师的义务,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

  把戒尺还给教师是一种理性纠偏,更是对教师权威与纪律管理权的重新认识和定位。一把“戒尺”让管教有理、惩戒有度,能更有效地引导孩子明是非、懂事理,在维护师道尊严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教育负担。

  当然,实施有尺度的惩戒并非易事。教育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以掌握惩戒的艺术,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惩戒措施。与此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应该理解和支持教师的教育惩戒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与教师、学校通力协作。如此,才能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