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阿木冬·吐鲁甫在领奖状
在三尺讲台上,他是一位兢兢业业、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默默无闻的普通乡村教师。
在无情的激流中,他是不顾自己生命,勇救落水学生的令人敬佩的英雄。
他就是被巍巍昆仑山的雪水养大的昆仑山的儿子——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恰斯木克村小学教师、共产党员阿木冬·吐鲁甫。
昆仑山下,他用32岁的年轻生命铸就了师者之魂!
“你别怕,有我在,我来救你!”
“你别怕,有我在,我来救你!”这是2007年6月14日下午,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恰斯木克村小学教师阿木冬看见落水学生亚生江·艾沙时喊出的第一句话。话音未落,他已经跳入了冰冷刺骨、水流湍急的河水。
那天,正在恰斯木克村小学农田试验基地田埂上休息的阿木冬,突然听到30米外的肖塔渠大堤上传来呼救声。他闻声奔向大堤,看到一个小脑袋在河水中时沉时浮。“有人落水了!”阿木冬顾不上多想,连衣服也没来得及脱,就一头扎进湍急的河水中。
肖塔渠流淌的是昆仑山上融化的雪水,掉进这里,人很快会被冻僵。
水渠两侧的防渗水泥板又陡又滑,光秃秃的,没有可以手抓的地方,阿木冬几次抓紧孩子,想把孩子送上岸,可是都没有成功。但阿木冬没有放弃,他使出全身力气,咬紧牙关,把亚生江托出水面,担心他被冰冷的河水呛着。
紧急关头,闻讯赶来的干部群众找来绳子、木棍协助阿木冬救人。此时,抓住木棍也就等于抓住了生的希望。精疲力尽的阿木冬没有把乡亲们伸过来的救命木棍攥在自己手里,而是一次次将木棍伸向孩子。然而,湍急的河水又一次将两人推开,卷着阿木冬和亚生江向下游冲去……
无情的河水将两人冲到7公里外的一个闸口处,阿木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孩子推向渠边,孩子被前来营救的乡亲们拉了上来。12岁的小学生亚生江得救了,而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阿木冬已经无力去抓岸上伸来的救命木棍,被激流冲走……
“救人”的电话一个个传到下游的5号闸口和河水流经的恰斯米其提乡、吐古其乡、加依提勒克乡、江格勒斯乡等地。闻讯赶来的各族干部群众不约而同地拿着木棒、绳子等抢救工具赶到渠边救人……
然而,在距离出事地点40公里外的地方,当人们找到阿木冬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
“教师世家的孩子,就是这个品格!”
32年前,阿木冬出生在昆仑山脚下恰斯木克村的一个教师世家里。目前,全家有6人当教师,阿木冬的一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他的妻子都是叶城县的教师,而他的父亲在依提木孔乡14村当小学校长。
阿木冬的父亲说,小的时候,阿木冬就把要当教师这个理想挂在嘴边。父亲经常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做个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有资格当教师!这些话一直牢牢记在阿木冬的心里。
19岁那年,阿木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他走上了村小的讲台。阿木冬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课,就是把多年来父亲教给他的那些朴实无华的话语,告诉自己的学生,希望孩子们都成长为好人。在阿木冬教过的学生的记忆中,阿木冬既是严师,也是无话不说的兄长和朋友。
就在阿木冬牺牲的前一天,他的父亲刚刚办完退休手续,离开了自己站了43年的讲台。父亲在教师岗位上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业,希望阿木冬能够继续做下去。老人没想到,他还没来得及告诉儿子,儿子就这样匆匆地走了。
教师世家的良好氛围,养成了阿木冬乐于奉献、服务他人的优秀品格。买买提老人说:“阿木冬牺牲后,回想他的成长过程,他不顾生命危险下水救人绝不是偶然的,我为他感到骄傲。教师世家的孩子,就是这个品格!”
“一心帮助困难学生,牺牲前他还没有自己的家!”
“他不仅帮助村里有困难的学生,还经常帮助村里有困难的村民!”买买提老人说,“牺牲前,他还没有自己的房子,工资的很大一部分都用来帮助困难学生了,不少贫困学生在他的鼓励和资助下才得以完成学业。”
阿木冬是家里的长子,小时候一家9口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十分清贫。然而贫穷并没有让他失去善良和乐观的本性,相反更使他充满爱心。
恰斯木克村民阿不力米提记得自己年初生病时,是阿木冬将省吃俭用的500元钱送到了他的家里;落水被救孩子的哥哥吾布力卡斯木·艾沙曾是阿木冬的学生,就在阿木冬牺牲的前一天,阿木冬到他家鼓励他:“你的成绩很好,要争取考上内地高中班。你们家里经济困难,从下学期开始,我每学期资助你1000元的学杂费,如果钱不够,我还可以帮助你们家贷款。总之,你以后一定要刻苦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大学!”
恰斯木克村是一个偏僻的村庄,许多学生的家境都十分贫困,有的家长因此不愿送孩子去上学,牙生江·买买提就是其中的一个。阿木冬到他家家访时说:“你们不让孩子好好上学,他一生只能做一个无知的人。难道你们愿意这样吗?有知识、有文化,孩子才会有出息。”牙生江·买买提的父母十分惭愧,很快把孩子送进了学校。
布再乃甫·吐拉买提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可家里很穷,从小到大她连棉衣都没穿过,地上满是寒霜的季节,她还穿着一条旧裙子,套件旧外衣。阿木冬看到后十分心疼,自己掏钱给她买了件御寒的棉衣。一年冬天,邻居的孩子生病来借钱,当时家里只剩下100元钱,阿木冬二话没说就拿给了邻居。邻居走后,阿木冬的妻子海丽姑·库都斯说:“现在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了,明天你怎么去学校上课?”第二天阿木冬早早起床,步行10公里赶到学校。
结婚几年来,阿木冬经常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买衣服,却从没给自己和妻子买过。尽管如此,妻子也从没有抱怨,受丈夫的影响,在江格勒斯乡中心小学当教师的妻子逢年过节也会把自己准备买衣服的钱拿来给学生买新衣。
海丽姑说,阿木冬是个热心人,喜欢帮助别人。对他来说,别人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在他的生活日历中几乎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他经常对我说,和周围的乡亲比,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结婚4年了,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存款,阿木冬的工资大都花在了贫困家庭的孩子身上。”
由于没存下多少钱,到现在两口子还没有自己的房子,一直借住在双方父母家。妻子海丽姑说,阿木冬牺牲的前一天晚上还对她说:“等弟弟妹妹们都毕业了,有工作了,把贷款还完了就想办法买套房子,筑一个自己的窝。”如今,这却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
“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不愧为昆仑山的儿子!”
“他是我们心中的英雄!不愧是昆仑山的儿子!”阿木冬勇救落水学生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叶城县的大街小巷,村村落落,在为这位老师感到惋惜的同时,人们都在表达着这样一个共同的心声。
连日来,叶城县都在传颂着阿木冬·吐鲁甫的名字,人们被他舍己救人的英勇行为深深感动。同时,悲痛也笼罩着依提木孔乡,数千人怀着敬仰的心情送别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那天,好久没有下雨的叶城下起了大雨,乡亲们说,老天也被阿木冬的事迹所感动,也在为他流泪,也舍不得让他走。
“阿木冬老师,您昨天还答应要资助我上内地高中班,怎么这么快就走了?您救了我弟弟,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一家人一辈子将您铭记在心!”得救学生的哥哥吾布力卡斯木·艾沙悲痛不已。
“在学校他是个热心人,又是个能人。学校的电脑出了问题,经过他的手都可以调试好。他写一手好字,学校的板报、墙报都离不开他。他总是用自己对工作的热情感染着周围的人。早晨他的身影总是最早在学校出现,下午放学后他又总是最晚离开。”恰斯木克村小学教师阿依夏木古丽·肉孜含着泪说。
送别的场面感天动地,每个人都想说出心中的话语,寄托对阿木冬的哀思。在恰斯木克村小学当了22年校长的阿布都热依木·阿巴克说,就在阿木冬牺牲的前一天,学校还向乡里推荐他当学校的教导处主任。阿木冬是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乐于助人,在学校同事和学生中很有威信。2001年他在叶城县柯克亚乡一个偏远的村小学任教,交通不便,但他毫无怨言。一天,他从学校返回的途中,乘坐的拖拉机因天黑路难走,不慎翻进了路边的水渠。阿木冬爬出来后顾不上自己的伤痛,用尽全身力气把卡在驾驶室里的司机救了出来。
走进阿木冬生前带的五年级(1)班的教室,窗台上盛开着鲜花,学生们说,这些鲜花都是阿木冬老师生前用自己的钱买的,每个课桌上铺着的桌布也是阿木冬老师买的。学生阿依夏木古丽流着泪说:“阿木冬老师是我们的好老师,更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怀念他。我们舍不得他走。我们会牢记他的教诲,努力学习,长大了也像他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转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