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作家为何有大人智慧
有网友在佩服之余提出疑问:这作品是否原创?幕后有无推手?
“80后”作家还方兴未艾,“90后”小作家又赶着“抢闸”。昨(7)日,信息时报报道的11岁“小作家”出版《细菌国王秘密日记》一书的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有读者致电索要小作家的博客,也有读者已到博客给小作家提意见。不过,也有网友提出质疑,童话书处处显露成人化的语言,这到底是11岁小人所想还是有大人在背后指导?在出版社工作的母亲是否用职权之便为书本“包装”,进而成为孩子幕后助推手?信息时报今天节选部分篇章以飨读者。
答疑1
内文成人语言是孩子所写,还是父母指导?
昨日,信息时报报道之后“张闻昕”的名字就成了热门词汇,不少网友到其博客看作品以及致电发表意见。
翻开书本一看,许多大人之想大人之语就冒出,为此引发网友质疑。个别网友对作品真实性表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11岁的孩子写的?还是在父母指导下的作品呢?
对此,张闻昕的父母就觉得非常委屈,“严正声明,文章全是小女孩自己写的,并且孩子不准父母亲修改。”妈妈黄红丽说,我们就是帮忙改错别字,唯一的建议就是觉得文章应该有矛盾冲突,让她加上一个敌人或对手。对于现在文坛抄袭成风和父母望子成龙的“铺路”。妈妈称,“这绝对是孩子原创作品,经得起人肉搜索。其实现在很多小孩子写作都很不错,我们要相信有的小孩对文字还是很有感觉的。”
著名作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文所副所长雷铎受访时称,“这是真实的小孩的创作,是文字功能在她身上的内分泌。”他认为,“细看文章,许多想法和文字,似乎并非出自小孩之手,但是细一推敲,其中许多奇瑰的联想,的确不是已经失去童真的大人所能想象得出来的。”
答疑2
妈妈在出版社有没有为孩子出书走后门?
此外,众多网友质疑的还有出书一事,“小小年纪就能出书,不是有后门吗是什么?”网友“我不是只鬼”称,妈妈黄红丽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工作,而女儿的作品也在该出版社出版。这难道不是家长积极“包装”为孩子出书提供便利吗?妈妈功不可没啊!
出书之事有父母帮忙,黄红丽不否认有这个可能。“莫扎特家中也是有音乐背景,明星的孩子进入娱乐圈的机会肯定比一般人大。我们都是搞文学的,认识的作家也多,孩子可能会比普通人更受关注。不过,黄红丽也强调孩子出书是水到渠成。“此前一直都没有出书的想法,只是把她的文章发在自己的博客上。结果,许多同事都觉得不错,不少读者还成了她的粉丝,劝说不如帮女儿出一本书吧,我才开始张罗出书的事情。”
为了避嫌,黄红丽就准备在另外一家出版社出,已经联系得差不多了。不过单位领导就说,近期打算出一系列低龄作家的书,不如一道把书推出吧。她犹豫了一下,结果就在自己的单位出了。
该书的责任编辑,儿童文学作家、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审刘小玲说:“确实,我一看她的作品就觉得‘很儿童文学’,我自己也写儿童文学,可是写不出这样的充满想象的作品。文字容不得任何的功利,这确实是用儿童的视觉才能够写出来。我觉得能够够得上发表水平的我才会出版。”(记者 龙成关 实习生 李细华)
一位网友的评论
她有点小智慧 又有点小傲慢
翻她的文章,感觉可读性不是很大,情节语言都显得平铺,需要一定耐性才能读下去。那么,她出书,应该是有点小后门吧……
身边的朋友争论说,人家年纪这么小,写给小朋友看的,你不能以大人的眼光去要求她。嗯,也是。可是,书,写出来总要给人看的,她的读者群应该定位为小朋友吧,那么这个受众群体是不是更需要可读性呢?殊不知小朋友喜欢看童话,喜欢听故事,不就是因为那些语言更具有可读、可听性吗?
接着,又细细地看了一篇《玉米失踪事件》。这个小故事写得还不错,进口玉米、早茶、测谎手镯、大王、小民……这让我确实看到了一个天真善良有点小智慧、又有点小傲慢的现代小姑娘的本色,很可爱。不过,我还对括号中那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是印象相当深刻啊。我仔细地回忆,11岁那年,我是否能理解这句话。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小孩都很成人,但是,我还是禁不住想,这些文章真的都没有大人的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