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由自己名字命名的奖学金,李志荣老人很高兴 记者 冯强 摄
2006年春天,新学期刚刚开学,满头银发的李志荣怀揣着1万元现金,走进宜川县宜川中学校长办公室,没过几天,每年1万元的“李志荣奖学金”便在宜川中学诞生,至今已两年。
不忍看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2月29日,记者见到了李志荣老人,老人是保险系统离休职工。虽然已经77岁,老人依然声音洪亮,言谈间不时挥舞起双手,兴奋得像个孩子。
1931年,李志荣出生在宜川县的一个小村庄里。童年的他因家境贫寒,小学没读到一半便辍学。1949年,解放后的宜川中学招收第一批学生,交不起学费但渴望读书的李志荣以“工友”身份进入学校。
“我是个学生,但也是学校的职工,算是勤工俭学吧。”李志荣说,学习生涯虽然只有20余天,但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
离休后,李志荣不时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学生因家中贫困而辍学。“我难过得流眼泪,不想让我小时候的事,在如今的娃娃身上再发生。”于是,他决定“拿自己的离休金,资助娃娃们”。
一万元是他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2006年,李志荣拿着1万元现金,来到宜川中学说明了他的想法,校方立即与县教育部门联系,奖学金很快设立,并用他的名字命名。
据了解,李志荣奖学金从2006年9月第一次发放,每次1万元,每年资助10名学生。受助学生必须品学兼优且家中贫困。每年8月,学校会根据学生前一学年的成绩选出10名候选人,将资料寄给李志荣审查同意后,他再把钱汇到学校,发到学生手中。截至目前,奖学金已发放两次。
每年的1万元是李志荣一年离休金的三分之一。起初,老伴并不同意他的决定,但李志荣顾不了那么多。“后来,老伴慢慢也想开了”。
希望子女能接过助学棒
李志荣坦言,1万元的奖学金只是个很小的数目,“但我希望能激励学生们好好学习,都去争取那份荣誉”。
老人正筹划着一笔存款,“如果等我去世时,存折里有10万元,就用这些钱设立基金。如果到时攒不到10万元,我就要把任务交给子女,希望他们能继续我的心愿”。“这,才算他们有孝心呢!”李志荣强调。(记者 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