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正在与高三学生进行交流。(梁大伟 摄)
距离2010年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考生已进入复习关键阶段。高考中有哪些答题技巧?如何尽量减少失分?3月21日,威海二中特邀教育博士、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总课题副组长焦健为该校高三学生传授经验。焦健以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典型的个案分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高考中语、数、外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考前调节
演讲开始前,焦健首先让学生全体起立,大喊三声:“我是最棒的!”并告诉大家,高考之前,要经常运用正向语言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给自己鼓劲、加油,以树立信心。另外,日常要昂首挺胸,快步走,因为走路姿势也会给自己一种暗示,抬头挺胸,阔步走路,会增加信心,使整个人都精神为之一振。
“如果你不快乐,你的脑细胞活动就会非常慢,不利于学习。”焦健幽默地说,当压力大、心情郁闷时,可以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尽情大声喊几嗓子,或者找一些有意思的图片看一看,这样会帮你适度减压。同时,要学会微笑,同学们互相微笑打招呼,大家的心情会放松很多。快乐要自己创造,而不能期待别人施予,因此要树立良好的心态,保持快乐心、平常心、阳光心和冷静的心。
对于考前复习,焦健认为要巧用方法,加深记忆。在他看来,图画比文字更容易记忆,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画记忆知识,比单纯用文字记忆效果要好。焦健向学生传授说,每门学科都有主干,从主干再延伸出去好多分支,不同颜色的叶子和果实表示不同的知识点,用知识树把这些知识点形象地串起来,对记忆大有帮助。此外,还可以用儿歌记忆法,这种方法适合历史、地理等学科,可以独自或者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知识点编制成一些有意思的儿歌。
高考语文
就语文学科,焦健重点对阅读和作文的答题技巧进行了讲解。他说,在阅读中,诗歌鉴赏的难度比较大。而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向,主要是诗歌的比较鉴赏。如描写杨柳的两首诗,一悲一喜,让你对比鉴赏各自表达的含义、意境等。同学们在复习时,可以有意识地将描写同一意象的诗词归纳到一起,比如梅花、下雪、青春、竹子等,哪些写喜,哪些写悲,哪些表达快乐,哪些表示离别……分类归纳整理后,在进行比较鉴赏时更容易一些。而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则是词类活用和文言文句式。
“现代文阅读,同学们要记住,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显现或隐匿在原文中的,”焦健指出,语言赏析题可分三步走:赏析之处———举个例子———分析例子;句子分析题,可以从结构和内容表达两方面考虑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现代文阅读会有一些让人费解的语句,拿到卷子,要在每一段中找到亮点和信息区,找出关键词句,确定解答的有效“信息区”。对于句子的分析,不管有多少问题,一定要把问题还原到原文中去,在原文中找到问题题干的这句话,这就是问题答案的信息区。另外,答题应尽量使用原文中具有概括性、典型性、能说明问题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若题目要求“用原文回答”,哪怕是一点点的“自由发挥”都是画蛇添足。
对于现代文阅读中的选择题,他将其归纳为四句话: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并让学生注意出题人设置的六大陷阱: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故意扩大、以偏概全、颠倒关系以及将然变成已然或必然。回答文本延伸题,则可以分三步走:亮出自己的观点,对作者的观点认可或不认可,从人生价值观或社会现象不同角度回答。
焦健说,写作文时一定要说真话,发真情。要想写好作文,一定要学会使用逆向思维立意,就是在立意的时候学会说不。比如,用“生活”一词立意,可以说“生活不是一杯苦酒”,“生活不是一场游戏”。近几年来,大作文一般是新材料作文,立意时一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如果材料里有多个人物,一定要关键人物的关键话去立意。他还提出了作文的五点要求:规范(字迹工整,段落清晰)、健康(内容积极向上)、深刻(有一两句打动人的句子)、完整(有开头有结尾)、放松去写。
最后焦健给出了几个参考题目:如针对温总理在两会上说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句话,可以就“活着真幸福”“尊严”等话题进行训练。此外,他还提出了“学会倾听”“文化的反思”“成熟”“精神脂肪”等热点话题,并建议同学们注意一些热点词汇,比如蜗居,要延伸到人生观,可以说:“虽然蜗居的地方很小,但我的心事很大……”;再比如蚁族,偷菜,经济适用男,“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等,提醒学生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热点词汇。
高考数学
焦健忠告考生们,在数学考试过程中,开始一定要通览全卷,迅速摸清“题情”,并在十分钟之内做完三件事:顺利解答那些一眼看得出结论的简单选择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立即会稳定);对不能立即作答的题目,可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分为A、B两类,A类指题型比较熟悉、估计上手比较容易的题目,B类是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目;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对全卷一共有几道大小题有数,防止漏做题,对每道题各占几分心中有数,大致区分一下代数题、三角题和综合型题,这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情绪稳定后,要实施“三先三后”的考试艺术———
先易后难。就是说,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先做A类题,再做B类题。当进行第二遍解答时(通览并顺手解答算第一遍),就无需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
先高后低。在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使时间不足时少失分;到了最后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先同后异。就是说,可考虑先做同学科同类型的题目,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或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一般说来,考试解题必然会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让思考在代数与几何学科之间相互换位,实现从这一章节到那一章节的跳跃。“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和过陡的跳跃。
数学考试中,还有一点要掌握的原则是“一快一慢”,即审题要慢,做题要快。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各方面真正看清题意。解题实践表明,凡是题目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地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找到解题方法后,书写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啰嗦重复,尤忌画蛇添足。一般来说,一个原理写一步就可以了,至于不是题目考查的过渡知识,可以直接写出结论,高考允许合理省略非关键步骤。
数学考试中,还有一门技巧是“分段得分”。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就叫“分段评分”或“踩点给分”。这就要求考生,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然后,有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就有什么样的得分策略,把你解题的真实过程原原本本写出来,就是“分段得分”的全部秘密:
缺步解答———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
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由于时间限制,“卡壳处”攻克来不及,就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然后一直做到底。
退步解答———“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
辅助解答———一道题目的完整解答,既有主要的实质性的步骤,也有次要的辅助性的步骤。如准确作图,把题目中的条件翻译成数学表达式,设应用题的未知数等。
为了给解答题的中高档题留下较充裕的时间,每道选择题、填空题应在一至二分钟之内解决。若这些题目用时太长,即使做对了也是“潜在丢分”,或“隐含失分”,考生切记要“以快为上”。此外,还要立足一次成功,认真做好解后检查,看是否有空题,答卷是否准确,所写字母与题中图形上的是否一致,格式是否规范,尤其是要审查字母、符号是否抄错,不要争交头卷。
高考英语
高考英语中的听力题经常让同学们头疼。焦健说,听力测试时,要抓住每一段话里面的关键词,获取对话中的具体信息。比如描述东西的价格、重量,约会的时间、地点等等,这些信息对理解对话、把握主旨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且在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类题要求大家在听清、听懂信息的同时,还要及时做出简单的处理,有的也需要考生进行简单的计算。另外,要抓住关键人物的关键词,每一段话里面会出现好几个人物,其中会有一个关键人物,抓住这个关键人物的关键话非常重要
焦健说,研究发现,历年的英语高考,有2000多个单词是每年必考的,他大概总结了一下,希望大家能够区别记住:一个星期七天;一年十二个月;一年四季。此外就是容易拼写错的数字,如eighth(第八),twentieth(第二十)等;亲属称呼,如daughter(女儿),niece(女性晚辈),nephew(男性晚辈),cousin(同辈兄弟姐妹),aunt(女性长辈),uncle(男性长辈)以及动词的特殊形式、意思相近的词,个别名词的复数拼写等,都要注意归纳。
针对高考英语近几年的热点,焦健总结了八个话题,分别为:劳动与劳动观念;中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创建和谐社会;招聘与求职;中学生的健康问题;环境保护;校园文明与安全问题以及友谊等。焦健说,同学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同一话题的词汇进行归纳,比如说“中学生的爱好与兴趣”这一话题,就可以将Spare time(业余时间),favorite(最喜欢的),Interest(兴趣),hobby(爱好),play football all(踢足球),surf the internet(上网),collect stamps(集邮),be fond of(喜欢…),have a taste in(对…有兴趣)等相关词汇整理在一起,这样写作文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本报记者 张晓晨 通讯员 汪)
来源:威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