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映当晚座无虚席
最初的灵光一闪像是一块璞玉,几经雕琢后方成佳品。而怎样给此美玉一个展示的橱窗,是剧组最关心的事。开学后,李方甜把想要公映的念头跟历史系学生会主席李博商量了一下,他建议将这个放映会办成一个全校性的活动,并帮忙到学校里申请到了一些经费。之后整个剧组就忙开了,传单,横幅,展台,还有精心设计的入场券,宣传上下足了工夫。
由于是在3月15日首映,因此本剧的宣传语是“邀你在3·15为爱情打假”,别出心裁又十分贴切。学校也给予了剧组极大的支持,放映条件设备和服务都十分周全,在《相思币》放映之前,甚至还派工作人员专门检查播放的仪器设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首映那天,阶梯教室爆满,甚至有外校的众多同学慕名而来,火爆程度超过了李方甜的处女作《迷失教学楼》。整部剧反响不错,学校老师观看后立即推荐了《相思币》参加深圳的DV大赛。许多同学都对这种学生独立制作影视作品并举行公映的勇气和能力感到由衷的佩服。
南大校园剧的氛围向来很浓厚,电影赏析﹑戏剧表演这样的公选课往往受学生热捧,独立DV短剧在南大校园并不罕见,只不过以往公映的不多,往往都是上传网络或者个人收藏。不过现在大家都开始愿意把作品拿出来了。2010年12月30日,新闻学院的江舟的个人作品《相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吧进行了公映,共有近400名观众,取得圆满成功。而学校方面为了鼓励学生创作,南京大学艺术创作、创意大赛中专门设立了多媒体组品一栏,并设立专项奖金,2010年《我的小学》、《夏天来了》等学生DV作品就获得了一等奖。
大获成功的李方甜觉得有很多人要感谢,家人,剧组成员,历史系学生,学校的老师……一个个名字如数家珍。而我们也从这部低成本文艺片的叫座中,隐隐地触摸到了南大校园剧的黄金时代。(扬子晚报大学生记者 李浩文 石谦慧 姚倩 沈双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