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21岁大学生面对直肠癌 学会坚强笑对死亡 组图
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3-21

20120321094024.jpg

和同学在一起,黄新宇(右二)觉得更快乐。重庆晨报记者 黄宇 摄

20120321094053.jpg

20120321094106.jpg

但有时候他也会脆弱难忍伤心

20120321094150.jpg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4天前,3月18日夜。西南大学荣昌校区C栋宿舍,渐入宁静,506寝室内,5个大二男生忙活着准备就寝,突然,门被掀开了一条缝,转身望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和那个他们熟悉的声音:“同学们,我归队了!”

  6个人的寝室,终于凑齐了,506,当晚彻夜难眠。活着并坚强“归队”的黄新宇,令所有人感到兴奋。

 “归队”的大学生,黄新宇,就是今天我们这则故事的主角:两年前,这名从湖北大山深处走出的少年,负债求学考入西南大学;但命运多舛,两个多月前,一纸诊断“晚期直肠癌”几乎将这名21岁的少年击垮:肿瘤离肛门很近,延长寿命,则须切除肛门,终身靠一个塑料袋排泄,否则,只能等待死亡的降临,“或许我的时间不多了,但我选择更有尊严地活下去。”

  黄新宇拒绝手术,重回校园。

  同样是在两个月前,黄新宇悄然将自己的QQ名字改为:曼珠沙华。

  A 山村凤凰

  黄新宇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14岁离家,他考到县城最好的中学,两年前,考上西南大学,负债读书。如今查出直肠癌,若手术,可延长生命,但必须封闭肛门,在其腹壁制造人造肛门或尿道口,成为“造口人”,终身“拖”着塑料袋排泄;若不手术,生命即将进入倒计时。

  面对两难抉择,从恐惧到迷茫,最终,他选择笑对死亡,拒绝手术,黄新宇说,“只想让有限的生命,有尊严地活着,面对死亡,我已经坦然。”

  黄新宇的家,在湖北省淅河镇,村子有个很幸福的名字:幸福村,但幸福村里的孩子很少,早在黄新宇14岁时,很多同伴跟着父母去了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村里余下的孩子,多由老人照看,很少能考上县城重点中学,那一年,就只有黄新宇。

 “爸妈也在外地打工,我是家里的老二,又是唯一的男孩,从小姐姐和妹妹都得归我管。”黄新宇说,家里三姊妹,大家年龄相仿,父母不在家时,他自然成了家长,17岁时,黄新宇又考到了曾都区的重点中学,成为幸福村的骄傲。

  父亲黄书平说,供三个孩子读书,他也感觉吃力,想过放弃,但儿子的话,让他咬牙坚持了下来,“我读书不多,但孩子说知识能改变命运,这个道理我懂。”

  2010年,母亲张家芝患上主动脉夹层病,全家人四处筹借,母亲度过危险期,但黄家人因此欠债近10万,姐姐黄萍选择放弃学业,也就在这一年的7月,黄新宇考上了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

 “我爸没犹豫,说砸锅卖铁都供我读,倒是我想过放弃。”黄新宇说,最终自己通过助学贷款缴了学费,读上了大学,每学期生活费3000元,包括寒暑假往返湖北的费用。

  没有谁知道,病魔的黑翼,正拂向他生命的烛光。

  B 灾难降临

  上了大学后,黄新宇就成了班上公认的“拼命三郎”,除了报考法学,攻读双学位外,他还得跟很多高年级的贫困生一起,四处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

 “他的生活很简单,读书,打工。”同寝室的张金山一直觉得,大一很轻松,但黄新宇却过得很忙碌。获得全额奖学金去国外深造,这是黄新宇的梦想,所以他唯一的选择,就是苦读,因为他比任何孩子都清楚,知识能改变命运的道理。

  但身体的不适很快出现,去年暑假时,拉肚子、肠胃疼痛等症状陆续出现,黄新宇瞒着家里人,开始在医院挑一些便宜的治疗肠胃的药物控制,到了年底时,曾有医生表示过,“怀疑直肠长了肿瘤”,黄新宇听后就笑了,当时,只回答了一句话,“肿瘤?怎么可能,我才21岁。”

  直到今年寒假,血便开始频繁地出现,黄新宇开始意识到,身体可能真出问题了。

  寒假回家,黄新宇一直忍着没说,直到1月11日,姐姐出嫁,欢欢喜喜地送走姐姐后,他找到父亲,告知了半年来,身体所出现的异样,当天下午,父亲紧张地领着他去了随州市中心医院。

  C 陷入恐惧

  1月15日,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拿着诊断书,脸色沉重地问了两个问题:“小伙子,你今年21岁?”“好好想想,家里有没有家族肿瘤史?”这令父亲更加紧张起来。

 “你们要有心理准备,确诊是直肠癌。”听完医生的话,黄新宇蒙了,失声痛哭,但医生接下来的病情说明,更令他难以接受。

  由于肿瘤所在的位置离肛门很近,若要进行手术根治,则需切除肛门,进行封肛手术,但延长生命的代价,是成为“造口人”,也就是说,医生会在其腹壁制造人造肛门或尿道口,改变排泄的通道,帮助排泄,“今后的生活,需要随身带着塑料袋,以方便排泄。”黄新宇说,若不手术,最终面临的,将是死亡。

  父子俩没有急着决定是否手术,而是选择了回家,这一晚,黄新宇捂着被子,尽量不要让哭声惊动到隔壁的父亲,第二天清晨,他抹着眼泪上了QQ,留下了一条“说说”:确诊为直肠癌。朋友们,我不得不休学了。我能做的还有什么?等死……

  抑郁中,黄新宇度过了3天时间,查一切关于直肠癌的资料,他想知道,成为“造口人”之后,他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改变。

  一次次的痛哭和绝望中,黄新宇的QQ和手机上,开始不断出现同学们激励的留言信息。不久后,大家发现,黄新宇将自己的QQ网名从此前的“零花静水”,改为了“曼珠沙华”,他说,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他喜欢梅艳芳的这首歌曲,更主要的是,他希望,面对癌症,能像梅艳芳那样坚强。

  D 学会坚强

  1月20日,冷静下来的黄新宇找到已一筹莫展的父亲,父子俩,有了一次长达两个小时的对话,黄新宇希望说服父亲,尊重他的选择,因为他打算拒绝手术。

  封肛,延长生命,但必须拖着塑料袋排泄;拒绝手术,像个正常人一样,但生命也将开始进入倒计时,黄新宇说,他选择了后者,出于对自己的尊重。

 “每一个人最终都会面临死亡,只是我提前感受了,生命或许已经不多了,但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有尊严地活下去。”黄新宇说,做出这个决定后,自己便坦然了,父母反而成了自己的安慰对象,接下来的1个月里,放疗、化疗……黄新宇努力调整着自己的心态。

 “我收到好多同学的来信,大家都很担心我,但慢慢地,我已经学会了坚强。”黄新宇说,确诊的这些日子里,他想得最多的,反而是怎样把最后余下的生命,过得更充实,“一定要好好活,就算哪一天,死亡真的来临,我也可以无憾地离开。”

  E 笑对死亡

  3月17日,结束了在武汉的治疗后,医生表示,病情暂时得到控制,但必须每隔1个月,进行一次化疗,以有效控制病情。

  这时,出院后的黄新宇便向父母提出,希望能够回到学校,申请复学,“大学校园是美好的,充满生机和活力,我留恋那里。”最终,父亲同意了黄新宇的想法。

  这一天,阳光明媚,他返回重庆,顺道,来到了地处沙坪坝的新桥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他想寻求到不做“改道”手术的更多支持。

  他见到了医生叶亚平,但是,关于不“改道”手术的设想,依旧没有得到支持。

 “回到学校后,大家怕我难过,所以说话总会很小心,其实我已经坦然了,之后的每一天,我都要笑着度过,发自内心的去笑。”黄新宇说,回到学校,才感觉自己还是个正常的人,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值得去珍惜。

  如今,每天穿梭在校园里,黄新宇说,他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再学到更多的东西,因为对于死亡,他已经学会如何去坦然面对。

 “这个孩子内心的坚强,超乎了很多人的想象。”41岁的龙翔是西南大学10级动科系的班主任,在他任教的动物科学专业,有34名学生,黄新宇就是其中之一,这个农村来的孩子,拿过奖学金、攻读双学位,令很多老师印象深刻。

  龙老师说,黄新宇坦然面对癌症的态度和坚强的信念,成为这几天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

  黄新宇做了遗体捐献登记,21岁的他希望在自己离世后,身体里的某个器官,能够帮助延续别人的生命,这是他最欣慰的事。

  黄新宇的QQ名“曼珠沙华”,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彼岸花。这花,有很多故事与传说。人们说,它开在遗忘生前的彼岸。却不知,它从未忘过……

  他拒绝了医生的劝说,坚持保守治疗

  医生:武汉的医生怎么没有让你先手术呢?

  黄新宇:我想做保肛手术,医生就建议先行放化疗。然后放化疗完了,医生说有化疗组织水肿现象,所以安排一个月后再手术。

  医生:其实改道手术会保险一些,治疗效果会好很多。

  黄新宇:不,我就是想保肛手术。

  医生:为什么呢?

  黄新宇:(迟疑、思考)如果我现在是50岁,我会接受改道手术,但问题是我现在才21岁。

  医生:你还真是挺固执啊,其实改道手术之后,也能保持正常人生活。

  黄新宇:我就是不想,不想今后提着个袋子到处走,太没尊严了。与其这样,我还不如赌一把,先做保肛手术,哪怕我活不了那么长时间。我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等待,等待新的技术出现,到时候我又可以保肛,还可以继续活在世上。

  医生:从你目前的情况来看,生物治疗介入时期是比较好的。可以在手术之前先做CIK,手术完了之后再DC联合CIK治疗。

  黄新宇:那做这个治疗会不会影响我的手术效果呢?

  医生:你恰恰说反了,生物治疗几乎没有副作用,不会像放化疗对身体造成伤害,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手术前行CIK可以减小你的肿瘤负荷,不但不会影响手术,反而能增进手术效果。术后再DC联合CIK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的转移复发。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