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近日,尼日利亚籍爱心支教留学生——阿达姆,和30名大学生志愿者一起,来到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清泉镇龚铺小学支教。问及阿达姆希望支教多久,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希望是一辈子。”
设法和孩子们“套近乎”
刚到学校支教那会儿,阿达姆坦率地说,“我来自遥远的非洲,孩子们以前很少见到我这样黑乎乎的外国人,所以有一些学生甚至开始不敢接近我。后来,自己慢慢琢磨原因,看出了孩子们的心思,于是微笑着和他们主动握手、照相,慢慢‘搞好关系、套近乎’。”
“流动花朵”的“孩子王”
与农民工子弟的一次偶然邂逅,使得他成了这群“流动花朵”的“孩子王”。“ 2010年5月24日,我到湖北卫视录节目,偶然遇到武汉春苗学校的学生。”阿达姆回忆起与春苗学校的缘分,至今记忆犹新。
“学校的陈老师发现我和孩子们很快就打成一片,然后就邀请我到学校做客,教孩子们学习英语。”阿达姆笑呵呵地说,“当我辗转来到学校大门口时,看到了终生难忘的一幕。老师带着两个班的孩子在门口迎接,孩子们冲着我一直笑,使劲儿鼓掌。那一刻,我好像成了VIP(贵宾)。”
阿达姆笑谈,自己偶尔也有想“偷懒”的时候,特别是武汉的冬天又冷风又大,一般很少出门,但是,无论如何每周还是会坚持去春苗学校。在武汉近两年的义务支教,他分文未取;来回近四小时的路程奔波,酷暑寒冬,他风雨无阻。
“本土雷锋二代”无人不知
据介绍,阿达姆曾参加一期节目的录制,剧组给了他5000元作为报酬,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校的孩子们,然后就将钱全部捐出设立“爱心奖学金”。
1985年,阿达姆出身于尼日利亚一个外交官家庭,2008年到华师开始留学生活。无论是他的导师,春苗学校的领导、同事,还是他的学生。谈起阿达姆,大家都一致评价他为人真诚善良,既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也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一问到阿达姆,学校的学生便争先恐后地说,“他特别喜欢笑,不像别的老师那么严肃。下课后,他常跟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碰到不会写的汉字,他的脸就会耷拉下来,请我们当‘小老师’……”
“阿达姆非常优秀,先后荣获了湖北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华师十大‘博雅学子’、华师留学生团结友谊奖等多种奖项,院里已经通过阿达姆的读博申请。”阿达姆的导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万仁德副院长介绍。
本报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莫玉津
阿达姆给孩子们上英语课。新华社图
阿达姆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新华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