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市文化宫,文洋彬展示联想记忆法,为大家表演数字过目不忘的本领。
1月11日,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好习惯养成教育”组长关鸿羽教授一行,在文化宫给近200名家长做了题为《教育的关键期》公益讲座,1月11日,在“好习惯养成教育成果观摩会”上,一少年展示了一项“绝活”,两分钟内将80个数字倒背如流,而这些数字是由家长和学生随意报出的,赢得满堂喝彩。
家长学生临时拼84个数字
1月11日下午,由国家“十二五”重点课题“好习惯养成教育成果观摩会”公益讲座在市文化宫举行。主持人文欢叫台上7名学生和5名家长每人随意报出4个数字,然后又叫台下9名家长和学生按相同的规定临时报数,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将他们报出的这84个数字全部显示在屏幕上。报出的这84个数字杂乱无章,根本无规律可循。
文欢叫来一名少年,称看他能花多长时间能把这些数字记下来。
只见该少年转过身去,紧紧盯着这些数字。与此同时,文欢大声地与台上台下互动,想用声音“干扰”少年。一会儿后,少年转过身来,对着话筒背了起来。“2003、2014、1898……”他最终准确地背出了80个数字,观众报以热烈掌声。紧接着,少年从最后一个数字开始倒背起来,“4002、0109、1002……”当他背到“8519”时,只背出“85”,当背“0250时”只背出“50”,但其余80个数字也倒背如流。主持人文欢宣布,这名少年顺背和倒背,前后只花了两分钟,全场观众惊呆了。
背诵诀窍是“联想法”
原来,这名少年叫文洋彬,今年16岁,目前在南岸区一所中专学校读计算机网络专业。
他告诉记者,他运用的是联想记忆法,比如“2003”,把“20”想成一包烟,“03”想成领赏,对“1898”,他把“18”想成腰包,“98”想成酒吧。他说,先把这些数字想像成电影画面进行储存。再把这些具体画面放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比如自己房间的每个角落里,这样背起来就像是遇到熟知的事物一样。
父亲文海军告诉记者,儿子曾于2013年8月到北京参加过“智新超越好习惯特训营”活动,其间得到了清华大学等高校教授的指点。文洋彬称,他在参加特训营时每天清晨6时左右就起床,每天要背诵上万个枯燥数字,时间一久养成了联想习惯。
新闻链接
幼儿园小学习惯很重要
“好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组组长、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介绍,孩子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在小学和幼儿园阶段,初中是弥补期,到了高中就相当困难。他说,6~7岁是孩子智力发展关键期,10~11岁是孩子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习惯养成的黄金期是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行为习惯成效最大,在黄金期对孩子实施好习惯教育,事半功倍,一旦错过这个年龄段,终身难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