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大学生徒步470公里返校:不想半途而废让人看笑话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7-03-03
  470公里旅程

  两代人的“共同成长”

  儿子 “我终于知道我是个坚毅的人”

  13天徒步经历,让小吴的腿部肌肉有些疲乏,目前仍在休养。

  他算了一笔账,这次徒步总花销在900元左右,比坐大巴要多出600多元,到达南充时他身上仅剩20元,但他说:“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心智。”

  小吴说,13天徒步旅程中,除了忍受孤独,还有来自对未知的恐惧。小吴回忆,有一天因早上出发太迟,加上白天走得慢,直到天色暗下来,他距最近的小镇仍有12公里路程。他打开手机,微弱的光洒在路面上,嗖嗖夜风吹来,孤独感、恐惧感油然而生。

  一路上,除了偶尔从村民窗户中透出的灯火,大多数时候都是黑压压的山峦,“当时心里很害怕。”为战胜恐惧,他哼唱着《敢问路在何方》、《倔强》,平时要走两个半小时的路程,当天他1个多小时便走完了,到达镇上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终于得救了。

  “这是我第一次做这么大胆的事情,经过此行,我也终于知道我是一个勇敢和坚毅的人。”小吴说,徒步旅程最大的困难就是迈出第一步,第一步迈出去了,你就会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有什么困难就想办法克服,其实,生活也是同一个道理。

  父亲 儿子长大了 父母是时候懂得放手了

  儿子出走后,吴先生除了担心儿子的安全,也想起自己年轻时在江苏宜兴打工,曾骑自行车前往60多公里外的无锡,后来还说服妻子一道从绍兴骑自行车到杭州看西湖,“年轻人就是这样,想多跑跑,看看外面的世界。”

  吴先生说,儿子曾是一名留守儿童,1年前他才和妻子结束打工生涯回到老家做小生意,此时儿子已成为一名大学生。在他的印象中,儿子从小就听话,以前做任何事情都会听从他的意见,这次还是儿子第一次如此坚决地去做一件事情。

  小吴出走几天后,吴先生开始慢慢佩服儿子的勇气,“当时心态其实比较复杂,既希望他安全回来,又怕他回来,毕竟他是个大人了,这是他自己做的决定,要对自己负责。”

  得知儿子平安到达南充后,46岁的吴先生为儿子作了一首藏头诗,“吴氏筠州一愚青,康庄不走涉泥泞,琪之润泽轻初露,徒凭双足千里行,步急心惊身前倾,南校在望腿来劲,充耳胀目多体会,行思践想事可成。”每句首字连读便是“吴康琪徒步南充行”。

  吴先生说:“这既是对他能坚持下来的毅力的肯定,希望他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也能有这种毅力,同时也是一种告诫,虽然长大了,但做事情也不能太冲动。”

  翻看儿子旅途中发的朋友圈信息,他突然觉得,儿子不再是那个时刻需要保护的孩子,如今长大独立,父母是时候懂得放手了,毕竟,他终究要独自去面对社会。

  成都商报记者 王超 摄影报道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