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坚守不变的教育初心
来源:贵阳日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0-09-14
 坚守不变的教育初心
——记贵阳市道德模范蒲邦顺
  
  如今,已经78岁高龄的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校长蒲邦顺每天依旧忙碌,为这所倾注了他27年心血的学校继续奉献。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无法忘记农村那些和我有相同童年的孩子,总在想应该以什么方式去培养和发现埋没在农村的人才,为他们做些实事。”蒲邦顺说。
  1942年,蒲邦顺出生在四川西充县一个农村家庭,1965年在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创办兴农中学之前,蒲邦顺已经在四川、新疆、贵州等地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长达28年。
  1993年,他放弃了当时公办学校副校长的“铁饭碗”,在贵阳市白云区的农家小院里创办了兴农中学的前身,一个仅有几十人的初中补习班,并允许农家学子用粮食、蔬菜或者猪肉抵交学费,或给贫困孩子减免学费。这种特殊的学费收取方式,在该校一直延续至今。
  一年后,补习班的孩子们在中考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参加中考的43名学生中,有6名学生跻身全市中考成绩排行榜前10名、41人考上中专。第二年,兴农中学租用并改造企业闲置厂房作为教学楼,开始招收初中新生。
  1996年,蒲邦顺产生了创办民办高中的想法。他向全省每一个贫困县的教育局写信,诚恳地表示“愿资助农村品学兼优的孩子完成高中学业”。1997年,兴农中学以免除学费、生活费的招生条件,面向全省招收品学兼优的农村贫困生。2001年,兴农中学正式招收的首批高中生毕业,66名学生顺利升入二本以上院校,其中有22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
  从这一年起,兴农中学每年都有毕业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到2005年,兴农中学的生源已经覆盖全省的88个县(市、区),成为贵州省、贵阳市发展民办教育的成功样本。2005年,兴农中学被批准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
  兴农中学的发展,与蒲邦顺的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补齐教育短板”是蒲邦顺的主要办学思路。
  “要爱学生,而不是做对学生没有丝毫感情的‘知识贩子’。”蒲邦顺说。正是因为把“爱学生”放在教育的首位,兴农中学自创办以来,不断探索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材的教育路径,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
  2013年,71岁高龄的蒲邦顺前往黔南州独山县开展扶贫式办学。
  在独山县兴农中学,除了校长蒲邦顺以及少数几名来自江苏海安的支教老师,副校长、中层干部以及其他任课教师全部来自独山县本地。2019年,独山县兴农中学跻身黔南州名校行列。
  “我到贫困县办高中,就是要解决本地学生就近入学、减轻家庭教育负担的问题。唯有扶持起本地的教师队伍,增强其教育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落后的面貌。”蒲邦顺说。
  独山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贵州省、贵阳市创新教育扶贫成果的一大亮点。
  从教55年,办学27年,蒲邦顺先后获得过“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贵州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感动贵阳教育十大人物”“贵州省兴校重教十大人物”称号。2020年,蒲邦顺荣获第五届贵阳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称号。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金毛毛
(《坚守不变的教育初心》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来源:贵阳日报     2020年09月14日        版次:A0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