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被群嘲“书呆子”的高考状元:11年后打脸所有嘲讽应试教育的人
来源:网易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1-04-14
   11年前的高考,北京诞生了一位名叫李泰伯的“最强高中生”。
  他牛逼到什么程度呢?出身全中国最好的高中之一:人大附中。因为三次获得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被保送到北大数院,一个全国天才的集中营。高考分数出炉,他又以总分703的高分,成为2010年北京理科状元。
  
  一时间轰动全国,媒体争相采访,国内各大名校纷纷递来橄榄枝。
  可就在大家期待高考状元如何择校的时候,李泰伯一夜间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因为他没有接受北大的保送,转而申请海外留学,却被哈佛耶鲁等11所顶尖高校接连拒绝。于是,李泰伯瞬间从“天之骄子”的神坛,被打落进“高分低能”的深渊。
  当初夸耀他的声音有多么动听,如今批判他的声音就有多么刺耳:“书呆子”、“斧凿”、“高分低能”、“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活该!”……
  
  
  面对这一切,李泰伯也曾失落过。李泰伯没有否认自己和顶尖名校之间的差距,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他也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下定决心重整旗鼓:
  “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高考状元不一定(或者说一定不)是书呆子。”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高中生最重要的基本就是好好学习,分数是学生最直接的表现。练习册推荐像高中必刷题这种综合性的同步类练习,题量大,题目难度有分层,从基础到提升到难题都有,可以一步步提高解题能力,还能巩固所学知识点,另外还有专题归纳可以根据知识点刷题,很多中学生都用这本练习册,刷题效果很好。
  
  然而当时的舆论并不在意他到底为什么被名校拒绝,更不理会一个“失败”者的豪言壮语,他们只在乎从他身上能否“意淫”到更多的谈资。被美国11所常春藤高校拒绝,对李泰伯而言是挫折,也是鞭策。
  此后他一直奔波在申请香港大学的路程中,并最终获得香港三大名校的全额奖学金。看似一切已走上正轨,但其实他的求学生涯过得相当“折腾”:
  去港大之前,他在清华委培了一年。两年后,他又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询问是否有交流项目。这一次李泰伯有备而来,MIT不仅给了他全额奖学金,还让他进入全美最好的“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并且,MIT还给李泰伯提供了在剑桥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
  后来,李泰伯不仅成为了校园活动的积极分子,还以满分绩点,拿到本科学位后,一口气读完了该专业的硕士。硕士毕业后,他没有眷恋计算机行业优渥的前景和薪酬,转头攻读医学专业。
  
  在他报考的17所世界名校之中,有半数都给他发来了入学通知。其中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7年前拒绝他的大学纷纷向他敞开大门。只是,这一次李泰伯成了选择者。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PK
  李泰伯的精彩还在继续,他亲手摘掉了“高分低能”的帽子。
  但是,围绕他关于应试教育的批判却从没有停止过。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关的话题,讨论了差不多得有30年了。
  虽然没怎么实施,但是素质教育的“美好愿景”,却早已被一些人描绘得无比美好。很多专家批评、学者反对应试教育,连很多家长也跟着起哄:“应试教育真的太害人了!”“只有推行素质教育才能拯救孩子。”
  我只想说: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工薪家庭还支持素质教育,那就是真的蠢!
  先做一个设想:如果废除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好大学始终是有限的,好大学的名额始终是有限的,所以想要进入好大学,也必然需要经过考试。
  考什么呢?既然是素质教育,那就考特长呗。考试之争,就变成了特长之争。而特长之争,是需要钱来铺路的。就拿弹钢琴来说,随随便便买一架钢琴,就需要1万多元吧。
  
  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这笔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特长是需要试的。
  孩子的天赋不一定是弹钢琴,弹钢琴如果练不出来,你还得继续寻找其他天赋。唱歌,舞蹈,围棋,画画……一样样试下来,试错成本是非常高的。最终你可能都试破产了,还没有给孩子找到特长呢。
  曾经有一位高考生的家长,几句话就捅破了素质教育的窗户纸。
  
       “以前我也认为素质教育很重要,打小让孩子学习琴棋书画,爱好广泛。但当孩子进入考场的那一刻,我才明白,什么素质教育都是骗人的,只有高考分数高才是硬道理。”
  不说一张考卷定终身,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高考,就是最好的那条出路。
  尽管确实有“无法体现在分数上”的素质教育,但我更害怕那些敛财的伪装和懒惰的借口。如果有可能,我还是希望那些素质能有一个评判的标准,而最公正的方式,依然是考试。
  如果我们觉得这损害了素质教育的本意,那素质教育就有可能成为关系与背景的保护伞,并不会成为我们呵护孩子成长的遮雨棚。
  你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根本不是拳击场上互相PK的关系,它们应该是一体的:素质需要通过应试来起到评价和选拔作用,应试需要不断拓展和调整以满足社会对素质的需求。
  素质教育的归宿,还是应试教育,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未来最好也是这样。不这样,麻烦肯定更大。想清楚这一点,探索就不会无的放矢,学习就不用摸石头过河,许多纠结也会烟消云散。
  素质教育说了那么多年,高考中考的硬标准一直没变,但分项分值会做调整,专业扶持会做变化,就是两者结合的最好证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