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夯实教育基础建设 唱响多彩教育旋律
来源:青岛晚报电子报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0-07-24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周 伟 通讯员 李融媒 文/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在加快建设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的新征程中,李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这项“第一民生工程”,从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教育设施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入手,好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课堂、好学生齐发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出教育领域的“李沧样板”。“以多彩教育为基础,以品质课堂为核心,以爱校如家为遵循,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心无旁骛,埋头苦干,积极回应李沧百姓的新需求,推动教育体育工作再上新水平,为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李沧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晓光说。
抓学校建设,在解决“有学上”上下功夫
“学校仅用70余天便进入部分钢结构主体封顶阶段。”在重庆中路学校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张博介绍着进展,“除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外,还应用新风系统、抗菌瓷砖、纳米防霾纱窗、人造石等多项新成果,主要材料均绿色环保且基本可回收重复利用,极大降低了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压力。”
李沧区重庆中路学校建设项目位于文昌区以西、遵义路以南、重庆东路以东、十梅庵路以北,为45班九年一贯制学校,预计可容纳2100人。学校自今年2月下旬立项以来,4月1日正式展开施工,在疫情防控期间,建设单位、主管部门、施工单位通过“云会议”“云审批”等方式加快项目进度。
除此之外,原址改扩建后的青岛东川路小学,崭新的校园内蕴含着优雅的古朴风韵,让这所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学校焕发出靓丽的光彩。大气宽敞的教学空间、古朴实用的活动空间,与园林风格的校园环境交相辉映,共同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卷。
青岛广水路小学由教学楼、体育馆、游泳馆、行政楼、餐厅及学术报告厅等七个楼座组成的校园空间,本身就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各个区域的功能涵盖了学生们日常所有的学习生活必需,为他们营造了“多彩绽放 品质领先”的良好氛围。
在配备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青岛李沧实验初级中学,创智楼上打造的物联网空间成为学生们最向往的地方,这里不仅有宽敞明亮的空间,而且各种传感器、示波器、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电工工具箱等一应俱全,为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无限创造搭建了坚实平台……
李沧区一直将教育作为一项大事来抓,针对区内外来人口较多、对学位需求较大的实际问题,投入巨大财力进行新校舍的建设。自2017年至今,李沧区新建成启用公办学校和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1.3万个。
与此同时,李沧区正在加快推进总投资达百亿元的35所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将新增建筑面积近88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7万个,进一步缓解入学难和入园难的问题。
一所所新老校园的建成或改造,在实际增加区域教育体量的同时,也为学生们能力的提升筑牢了坚强堡垒。以青岛第六十二中学为例,学校在践行“十个一”教育要求中,将射箭项目发展为特色,取得了优异成绩,而鉴于学校空间限制,学生们没有专门的场地进行训练。针对这个问题,李沧区教体局研究解决方案,利用现有空地建起训练场馆,解决了困扰师生的难题,助力了学校特色的发展。
抓队伍建设,在解决“上好学”上下功夫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办好教育,关键在校长,根本靠老师。”
李沧区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全市唯一的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区迎接教育部评审。目前,共有齐鲁名师名校长12名。
启动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坚持分层分类实施各学科教师、骨干教师、新任教师培训培养,有力提升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区45所中小学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在认真分析研究国内知名优质学校的发展优势基础上,精准确立寻标学校,制定“对标”方案,北京十一学校、清华附小、重庆谢家湾小学等国内优质学校均成为该区中小学寻标对标榜样学校,在干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业务提升、学校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交流活动。
“自2018年4月开始,我校干部教师先后六次共28人次赴谢家湾小学,寻找这所基础教育领域第一个中国质量奖获得者的优秀基因。”青岛枣山小学校长刘岩林说,“寻标对标之后,我们更积极地尝试‘课程整合’,在‘第六届智趣教学节’中,老师们的整合课堂成为亮点。我们发现谢家湾小学的花艺课程、辩论课程很有特色,我们也富有创意地开发STEM课程、小缝纫课程、人工智能课程,既受孩子们的喜欢,又能提升素养。”
“只有全体教师都参与的课改才是真正的课改”。刘岩林说,在谢家湾小学,所有的研究都是教师自主参与。在枣山小学,所有的研究也都由教师共同参与,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的《“枣花朵朵开”学校课程构建与实施》就是一个例证。今年,学校又以教师发展联盟为单位,进行团队课程研发,美术团队研发的“皮影课程”荣获2019年的青岛市精品课程奖。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李沧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校长领导力提升工程不仅可以学习交流、开阔视野,还充分发挥校长在抓教学上的示范引领作用。每名校长一学期听课不能少于40节。上一学期,有的初中校长听课最多达到120节。
一边是“走出去”,一边是“引进来”。李沧区与青岛二中和青岛实验初中分别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今年秋季开门办学,青岛实验初中李沧校区今年年底主体完工。推进艺体普及计划,一、二年级乒乓球,三年级合唱,四年级游泳、五年级器乐等体育艺术活动,助力学生多维发展,取得全国六艺展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李沧区对新入职的教师,制定实施连续三年的培养计划,对骨干教师与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开展“领航工程”培养计划,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抓教育品质,在解决“学得好”上下功夫
疫情期间,李沧区通过“空中课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延期不延学。开学复课后,强化教学工作统筹,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全力做好中考备考工作,特别是抓好学优生、临界生和学困生三部分学生的重点辅导,确保教学质量和中考成绩持续提高。2020年,李沧区中考自招预录取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69人,占全市预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比去年预录取人数增加了346人,增长率近70%。
“之前面对的是优质生源每年在流失,我们用尽全力改变这种状况。就我而言,教研员每周至少三天沉到学校特别是学科薄弱学校指导教学。”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研室主任苏明玉说,“经过不懈努力,普高录取率逐年提升。”
这得益于李沧区紧抓教育质量不放,将打造“让孩子喜欢的品质课堂”与实施“多彩教育”紧密融合,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谋划好、实施好。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自2015年9月,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开始进行“生本·能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
“我校生源以附近社区和新市民子女为主,家长高中以上学历的比率不足10%,家长助力孩子学习的能力不足。”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校长李雅慧说,生本就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为本,以学生个性化的主动发展为本,以学生生命个体的成长为本;能动就是自觉产生行动,有活力且高效率地进行学习活动。
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进行了优化学习组织结构、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学科的个性演绎,继而进行分学科分课型的“一科多模”建设。从2019年春天开始,各学科都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进行二级建模的初步探索。学期末,每个学科都形成了本学科3-5个课型的课堂学习模式。如语文学科建立了记叙文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等五种课堂学习模式。
“有名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刚入学时自卑情绪、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其实很聪明,思考问题很深刻,他慢慢爱上了课堂。”李雅慧介绍,“他说,是和谐、愉悦、探索的课堂让他挺起了胸膛,找到了自信,找到了生命成长的动力。”
4年来,李沧区实验初级中学的中考成绩每年都上一个大台阶,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李沧区还狠抓教育安全,在解决“学得安”上下功夫。为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备与公安机关联网的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提高校园安全的防范能力。对全区200多所学校、幼儿园和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消防安全进行拉网式排查,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