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通知,教师“职称评定”有新政策,盼望已久的好消息来了
来源:网易新闻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1-05-07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两个重要的人物,一个是父母一个就是老师。老师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不比父母小太多。俗话说“国家发展看教育,教育发展看教师”,如果教师队伍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教育的结果也会更好。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很“风光”,最近几年报考教师行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其实对于这个职业也有很多无奈。比如在薪资还有职称评定上,很多老师都是不满意的。
教育部新政策,对教师评定有新规,表现在2个方面
原来教师工资其实比较低,国家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也做了提升,现在老师工资基本和当地公务员工资差不多。很多教师工资也是与职称是相挂钩的。除了基本工资和一些补助,最重要的收入是职称,所以教师的职称评定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向。
由于职称数量少、要求多等因素,评定过程比较困难,甚至很多年轻老师根本没有参与评定的资格。工作是否优秀与是否评定上职称是不相符的。针对这个现象,教育部做出了新的政策调整,消息一出让很多教师都非常开心。
政策一:发表论文不再是硬性规定
在原来职称评定中,参与者必须有发表的论文,但是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特别是对于乡镇农村的教师,可能要一名教师担任多个学科的教学,根本没有时间去做高品质、专业的论文研究。
新的调整后,是否有论文不再是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评定职称的难度。特别是对于一线老师来说,真是一个好消息。
政策二:把教师的品德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标准
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可能老师一句鼓励的语言就会让学生重燃奋斗的勇气,也可能因为老师的一句打击,学生从此一蹶不振。所以对于教师的品德、师德是基本要求,保证教师以积极的形象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职称评定的新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好消息
过去对于职称的评定看重更多的是是否有论文发表、是否有获奖荣誉、学历的起点是什么,对于教师的师德、教学质量等方面要求较松,不但导致了教师职称评定的困难,也让很多人觉得不公平。
很多时候职称都是被领导者、管理层得到,而真正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却没有得到。轻者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严重的还会影响整个教师行业的风气。让教师失去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道德底线。自然对于学生教学质量和成绩提升也不会有太多帮助。
评定职称的初衷是为了让有才能的老师得到更好的待遇,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学习机会等,但是很多不合理评定要求,让职称评选出现了很多不公平的地方。很多教师也因为评定的过程太困难,最终放弃了职称评定,但是这些政策的出台,也让奋斗在一线的老师有更多机会了。
虽然教师职称评定较难,但是做老师的好处还是很多的
最近今年除了考公务员就是考教师资格证的人数比较多了,而且每年都是在持续增长中。那当老师有哪些好处?
身份的象征,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师,只要人们一定说是老师,都会不自觉地产生尊敬之情。哪怕不是教得自己的孩子,家长也会很尊重老师。从古至今我国传统文化就造就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虽然有个别老师缺乏师德,但总体来说,老师这个职业还是很辛苦的,需要付出很多。而且对孩子影响也非常大,可以说是造福全民的工作。
假期多、假期时间长
老师每年都有寒暑假两个假期,加在一起差不多是3个月左右,这个假期是带薪休息。除了寒暑假平时也是双休,国家正常法定假日正常休息,这些假期加在一起,一年最少有5个月左右。如果是别的工作,可能一年假期最多也就2个月不到。
工作稳定,收入稳定
一旦成功考上教师岗位是可以入编制的,也就是说这个工作没有出现太大问题基本不会被裁员,更不会有企业倒闭的情况,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的年纪。工作期间工资基本固定,除了底薪还是饭补、津贴等,如果能评定上职称还有职称奖金。
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是持平的,基本能保持在城市平均收入中上等,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假期多工资稳定收入稳定,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同比其他行业来说自然报考的人也就多了。
教师因为岗位特殊,有着比较高要求的职业素养
很多岗位都有自己的职业要求,作为教师这个岗位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品德进行教育和引导,身上承担责任更大,自然对于教师要求会更高。
对工作: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才能把自己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其中,如果只是想着拿工资过日子,缺乏教学热情,这样的老师就不适合做老师。与学生在一起需要用自己的热情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效果。
对学生: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不“势利眼”、懂得因材施教。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能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尽最大可能地放大。学生很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只是老师一句随口的鼓励,就会让学生未来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放弃任何学习进修的机会,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保证在授课过程中用最简洁的语言进行阐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