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红色教育点亮武生院三全育人品牌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1-06-30
红色教育点亮武生院三全育人品牌
全员汲取红色养分 全程用好红色资源 全方位培育红色接班人
小学生参观钱学森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博物馆
武生院师生参观延安精神教育馆
武生院“聆听党史,礼赞百年”大型红色经典音乐会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通讯员 程晓璐 余仕良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全国各地掀起学党史、知国情、求奋进的热潮。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红色教育早已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工作中。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民办高校,如何将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青年师生的血脉灵魂?近日,记者走进该校,探寻其浸润式红色教育文化体系背后的精神密码。
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钱爷爷真伟大,要是他知道我们的航天员入驻自己的空间站了,一定会非常欣慰。”6月29日,武汉市新洲区钱学森小学学生参观钱学森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博物馆(省级)时,对老师说道。
博物馆里,一张泛黄的信纸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这是28年前,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办学之初,钱学森亲笔给学校创办者写的回信:“为即将到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培养人才,真是件大好事!”钱学森来信既是对学校办学的鼓励,也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也是该博物馆落成10周年。10年来,来此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这里不仅成为武生院的精神高地,也是武汉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
武生院始终坚持弘扬“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钱学森精神,励精图治,开拓奋进,校园面积从办学之初不足200亩,到如今1700余亩;办学规模从300余人,到现在超过2万人;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党建思政、基础条件等若干办学指标,跃居全省乃至全国民办高校前列。
今年,武生院的延安精神教育馆也格外热闹。不久前,该校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身着八路军军装,在这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采用沉浸体验式教学,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史。
延安精神教育馆是在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下,由学校独立建成的全省唯一一家延安精神教育馆,目前该馆二期工程也即将开工。之所以选址武生院,是因为该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
在传承弘扬延安精神和钱学森精神过程中,该校总结凝练了“自立自强 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力求“三全育人”取得实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红色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特质,是我们的文化根脉,也是高校立德树人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将继续挖掘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凝聚红色力量,让精神的力量熔铸在武生院师生的血液里,成为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江珩说。
浸润红色文化,打造“三全育人”高地
怎样把红色校园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武生院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五融入”,即融入课程教学、日常管理、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红色文化育人格局,打造“三全育人”示范高地。
一是融入课程教学,增强主导力。近几年,武生院把红色资源用于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各学院根据自身特点,建设项目化、专题化、故事化的课程资源,使红色教育在“活”的课堂深入人心。如,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绘画创作,让红色故事更为生动可感;建筑工程学院将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搬进课堂;文学院学生为“逆行者”绣像……一系列课程思政内容丰富多彩。
二是融入日常管理,增强渗透力。7月1日,武生院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几年来,该院学生党员工作站有序开展理论学习、学风督查、志愿服务、文明创建、公益劳动、爱心支教等活动,成为党员学习、培训、教育和实践的重要阵地。2017年,这一模式在全校推广;2019年,入选湖北省委宣传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案例选编》。
在武生院,像“党员工作站”这样的党建品牌不在少数。该校通过实施“一院一品”工程,打造了马克思主义先锋班、青马工程实践服务中心等一批党建平台品牌,形成了青春红、“初心”工程、“阶梯工程”等一批党建活动品牌;通过“唱一首红歌、写一篇红文、开展一次红色实践”等活动,将红色精神植入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三是融入校园文化,增强感染力。6月15日晚,该校毕业典礼前夕,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经典音乐会在该校延安精神大讲堂隆重上演。从《东方为什么红》到《我爱你中国》,一个多小时的音乐党课,以史串歌,以歌叙史,艺术再现党的百年奋斗史,成为该校又一经典红色文化活动。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该校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特色。此前,学校先后举行了“礼敬国旗 争创一流”“青春告白祖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文化长廊事迹图片展”“爱国主义故事会”“铭记党恩 砥砺前行”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展等活动,形成“红色文化活动月月有”的常态。
四是融入社会实践,增强影响力。“我们一定要饮水思源、担当奋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6月24日,武生院“兴青年耀新洲”乡村文化振兴公益项目正式启动,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钱学森诞辰110周年,开展为期4个月的“新青年下乡”社会实践,队员们无不感慨万分。每年寒暑期,该校都会广泛组织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系列活动,寻访党的足迹、讲述党的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播党的声音。其中,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大山小爱之童心守望者”项目于2014年启动至今,已为黄陂、新洲、罗田、蕲春等地6000余名留守儿童累计筹资35万余元。
五是融入网络平台,增强辐射力。该校通过学校网站、公众号、微博、广播等校内网络媒体矩阵,加强对红色历史、红色教育、红色人物的宣传,不断提升讲好红色故事的能力。2021年,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公布“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试点名单(首批)”,武生院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民办高校。
点燃红色引擎培养时代新人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将红色文化育人贯穿于学校办学治校体系,将红色富矿转化为优质育人资源,将红色内能转化为发展势能,培育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也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以红色文化滋养校园,引导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立足岗位,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努力奔跑的追梦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楚天园丁奖”获得者、“荆楚好老师”“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红色精神也内化为该校青年学生自觉追求,涌现出一大批“红色传人”。其中包括,受到国家部委表彰的杨子威、许大卉、程菲、骆群曙等11名大学生先进典型;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苏风驰、洪斌,“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许泽坦,爱心助学企业家吴清杰等一大批校友先进典型。“扎根一线、服务基层、到艰苦地方去”成为武生院毕业生的一种“时尚”。用人单位普遍赞誉学校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
冬耕夏耨勇追梦,春华秋实满庭芳。28年来,武生院人秉承“严谨、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保持“抢前争先、团结拼搏、只争朝夕、敢于胜利”的奋斗姿态,勇担使命,乐育菁莪,用责任与信念铸就了民办大学的使命与光荣。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校园)”“全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首批示范点单位”等荣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