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谱写油溪中学素质教育
来源:中国现代教育网 作者: 编辑:newsadd1 时间:2007-06-19
江津油溪中学地处津北“明珠”——津北区域性中心镇——油溪镇,东与龙华镇隔江而望,南靠石门镇,北依德感、吴滩;德(感)油(油溪)公路、津(江津)永(永川)公路、成渝铁路交汇于此。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油溪中学已走过了50个春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区内外颇具影响的江津市教委直属中学。现具有30个教学班,教职工107人,在校学生近1800人的办学规模。
立足新世纪,开拓新思路,追求高境界,谱写油溪中学教育新篇章,是油溪中学师生员工新的思考和追求。学校紧紧围绕“抓师训、强队伍;抓质量、促效益;抓改革、求发展;抓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创办“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设备现代化、教学科学化、校园园林化”的重庆市示范初中的目标,发扬“团结、进取、勤奋、创新”的校风,秉承“博学、务实、严谨、爱生”的教风,弘扬“勤学、守纪、善思、求真”的学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事业,以实现“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的育人宗旨。
一、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育人质量为重点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已成为教育者的自觉行动。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手段与模式,将日渐被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形式所取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能力与创新思维训练是时代的要求。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在现代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无疑是必由之路。学校通过培植一个理念(科研兴校),建设一支队伍(教科处、课题中心组、课题组),形成一套机制(组织优化机制、规范约束机制、激励竞争机制)抓好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学校现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2个,有4名国家、重庆市级教育学会会员,2名江津区级学科带头人,6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校级骨干教师全部承担了科研课题,起到了科研兴校的带头作用。
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重在实效,贵在长效。为使教学研究工作切实为育人提质服务,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首先开通了天网、地网,购买了初中各学科教学光碟,组织教师观看大家、名家的课堂教学实况,并组织听课者认真分析,借鉴他人的精华,以指导、提高自身的教学;其次开展从领导到教师的全员听课制,并实行月检查,促使每一个教学人员深入课堂,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相长;第三是认真开展说课、优质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三课竞赛,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第四是实行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并通过制度的方式以建立教学教研的长效机制。
二、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作风务实,具有健康的心理生理和合格的一专多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不断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制定出台了《油溪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本方案按照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发展观,树立大教育、大培训,树立终身学习、和谐发展,建立学习型团队的理念,以“提高个体素质,优化群体结构”为目的,通过“师德工程”、“教研互促工程”、“蓝青工程”三大工程,建设一支“对教育有忠心,成为名师有决心,终身学习有恒心,育人提质有信心,共同进步有爱心”的新型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三个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三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要求每位教师都能胜任必修课和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具有教授一门选修课和指导一门活动课的能力。学校大力实施借脑兴校的战略。聘请教育专家和知名教师担任办学顾问和荣誉教师,定期请到校共商发展大计,授课示范。聘请知名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心理学专家到学校举行学术报告,增强学校文化 、学术氛围,丰富学校智力资源。学校借助远程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实施的契机,要求每个教师能熟练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学会计算机汉字输入,表格制作,成绩统计,能独立进行网上信息收寻和最新教育资讯的下载,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目前,全校性第二轮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已全部结束。
三、探索教育产业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油溪中学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改善半学条件,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学校借“两基”“普实”的东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穷财政办大教育的现状下,学校通过争取财政拨入一点,向银行贷一点,向教师借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方面筹措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占地70余亩,建有教学大楼两幢,综合大楼一幢,科技大楼一幢,教师宿舍二幢,学生公寓二幢,总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学习室,多媒体计算机室,电化教室,图书室,电子图书馆,开通了远程教育、电视教育网,教学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学校正在实施的“六室四系统”(即普通电教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图书资料电化阅览室、电视广播室、电教工作室、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教材制作系统)的配套建设,将把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趣味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在加快基础建设建设的同时,抓好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抓好服务质量前提下,促进和引导教学消费,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支持。
四、以“人人成才,全面发展”为育人宗旨,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人才是多方面的,但高素质的人才无疑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油溪中学提倡“人人成才,全面发展”,客观地反映了普通中学基础教育的双重任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要培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勇于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在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学校实施听名曲,看名片,赏名画,读名著为主要内容的四名工程,开设若干门选修课,为学生建设起课程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需要进行自主选修。成立文化社,创办《油溪中学报》,成立音乐、美术、体育、书法、摄影、计算机等小组,为学生架起通向成功的立交桥。设置阅览橱窗,充实并开放图书馆,建设电子阅览室,开放微机室,为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创造条件。每天定时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新闻、听英语录音、看学科教学影片,定期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电影,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施“红色激励教育,绿色成长教育,黑色警示教育”三色德育教育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颇富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持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每位学生的情操。
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上,让学生从“乐学”、“勤学”到“善学”。学校确立“素质教育目标”,从初一抓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创造,鼓励学生参与自主管理,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人人成才、全面发展,争创高才生,争当优秀生,争做合格生,争取进步生,努力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而全面发展的人才。
“发展”是基础,“成才”是目的。“全面”既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又指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既指每一个学生,又指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对油溪中学办学宗旨的准确注释。几年来,油溪中学扛起素质教育的旗帜,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先后被表彰为:江津区文明单位、“五四”红旗团委,五年连获江津市电影系列化教育一等奖,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江津区“示范初中”、特色学校,直辖市首批“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基地”、等称号。但油中人十分清楚,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追求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
高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让我们在体味这美丽诗句的过程中,共同去追求教育的真谛。
立足新世纪,开拓新思路,追求高境界,谱写油溪中学教育新篇章,是油溪中学师生员工新的思考和追求。学校紧紧围绕“抓师训、强队伍;抓质量、促效益;抓改革、求发展;抓特色、创名校”的办学思路,创办“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设备现代化、教学科学化、校园园林化”的重庆市示范初中的目标,发扬“团结、进取、勤奋、创新”的校风,秉承“博学、务实、严谨、爱生”的教风,弘扬“勤学、守纪、善思、求真”的学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学校教育事业,以实现“人人成才,全面发展”的育人宗旨。
一、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育人质量为重点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已成为教育者的自觉行动。在新一轮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的手段与模式,将日渐被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育教学形式所取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能力与创新思维训练是时代的要求。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提高教学效率在现代教育中显得更为重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质量无疑是必由之路。学校通过培植一个理念(科研兴校),建设一支队伍(教科处、课题中心组、课题组),形成一套机制(组织优化机制、规范约束机制、激励竞争机制)抓好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学校现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2个,有4名国家、重庆市级教育学会会员,2名江津区级学科带头人,6名市级骨干教师,10名校级骨干教师全部承担了科研课题,起到了科研兴校的带头作用。
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重在实效,贵在长效。为使教学研究工作切实为育人提质服务,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首先开通了天网、地网,购买了初中各学科教学光碟,组织教师观看大家、名家的课堂教学实况,并组织听课者认真分析,借鉴他人的精华,以指导、提高自身的教学;其次开展从领导到教师的全员听课制,并实行月检查,促使每一个教学人员深入课堂,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教学相长;第三是认真开展说课、优质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三课竞赛,为教师提供展示平台;第四是实行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并通过制度的方式以建立教学教研的长效机制。
二、挖掘教师潜能,提高教师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作风务实,具有健康的心理生理和合格的一专多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是教育改革顺利进行,不断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制定出台了《油溪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本方案按照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发展观,树立大教育、大培训,树立终身学习、和谐发展,建立学习型团队的理念,以“提高个体素质,优化群体结构”为目的,通过“师德工程”、“教研互促工程”、“蓝青工程”三大工程,建设一支“对教育有忠心,成为名师有决心,终身学习有恒心,育人提质有信心,共同进步有爱心”的新型教师队伍。对教师进行“三个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三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要求每位教师都能胜任必修课和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具有教授一门选修课和指导一门活动课的能力。学校大力实施借脑兴校的战略。聘请教育专家和知名教师担任办学顾问和荣誉教师,定期请到校共商发展大计,授课示范。聘请知名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心理学专家到学校举行学术报告,增强学校文化 、学术氛围,丰富学校智力资源。学校借助远程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实施的契机,要求每个教师能熟练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学会计算机汉字输入,表格制作,成绩统计,能独立进行网上信息收寻和最新教育资讯的下载,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目前,全校性第二轮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已全部结束。
三、探索教育产业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油溪中学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改善半学条件,极大的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学校借“两基”“普实”的东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穷财政办大教育的现状下,学校通过争取财政拨入一点,向银行贷一点,向教师借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方面筹措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学校占地70余亩,建有教学大楼两幢,综合大楼一幢,科技大楼一幢,教师宿舍二幢,学生公寓二幢,总面积达30000多平方米;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现代化的多媒体语音学习室,多媒体计算机室,电化教室,图书室,电子图书馆,开通了远程教育、电视教育网,教学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学校正在实施的“六室四系统”(即普通电教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图书资料电化阅览室、电视广播室、电教工作室、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教材制作系统)的配套建设,将把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趣味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注入新的活力。在加快基础建设建设的同时,抓好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抓好服务质量前提下,促进和引导教学消费,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支持。
四、以“人人成才,全面发展”为育人宗旨,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体现在人才培养上,人才是多方面的,但高素质的人才无疑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油溪中学提倡“人人成才,全面发展”,客观地反映了普通中学基础教育的双重任务: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要培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勇于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在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学校实施听名曲,看名片,赏名画,读名著为主要内容的四名工程,开设若干门选修课,为学生建设起课程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身需要进行自主选修。成立文化社,创办《油溪中学报》,成立音乐、美术、体育、书法、摄影、计算机等小组,为学生架起通向成功的立交桥。设置阅览橱窗,充实并开放图书馆,建设电子阅览室,开放微机室,为学生广泛涉猎知识创造条件。每天定时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新闻、听英语录音、看学科教学影片,定期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电影,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施“红色激励教育,绿色成长教育,黑色警示教育”三色德育教育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颇富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深入持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每位学生的情操。
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上,让学生从“乐学”、“勤学”到“善学”。学校确立“素质教育目标”,从初一抓起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创造,鼓励学生参与自主管理,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人人成才、全面发展,争创高才生,争当优秀生,争做合格生,争取进步生,努力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而全面发展的人才。
“发展”是基础,“成才”是目的。“全面”既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又指学生全面发展;“人人”既指每一个学生,又指学生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是对油溪中学办学宗旨的准确注释。几年来,油溪中学扛起素质教育的旗帜,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先后被表彰为:江津区文明单位、“五四”红旗团委,五年连获江津市电影系列化教育一等奖,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单位”、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先进学校、江津区“示范初中”、特色学校,直辖市首批“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国防教育示范校”、“全国青少年科普基地”、等称号。但油中人十分清楚,成绩只能说明过去,追求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
高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
让我们在体味这美丽诗句的过程中,共同去追求教育的真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