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奥林匹克竞赛由于它的功利性和“水分”饱受争议,但是另一方面,从中学到大学对奥赛成绩的看重又让家长及学生趋之若鹜。近期,教育部出台的取消部分奥赛保送和加分政策自然一石激起千层浪。未来新政的实施能否扭转学校对奥赛的功利性追捧,能否让家长和学生对奥赛的期待回归理性,这些都有待时间的检阅。 名校
家长
不加分也能派上用场
“有的题我们都做不出来,很怀疑学这样高深知识的必要性。但是学校看中这个,我们也没办法。”近日,在省城长江路一大型培训机构外,接女儿下课的何先生表达出对奥赛既不满又难割舍的复杂情绪。何先生的女儿在六安路小学五年级读书,成绩优异,但是节假日里家长还是给她报了奥数班学习,究其原因就是初中的升学压力作祟。 名校
何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初中学校很看重小升初的资料,如果孩子在奥赛中获过奖,即使不在学区内也可能会被破格录取,并会被安排进最好的班级。在这种诱惑下,何先生最终还是让女儿学起了奥数,他所认识的几个家长均是抱着此种想法来的。如果排除升学的因素,除非孩子自己很有兴趣,家长大多不愿意送孩子参加这么艰深的奥赛学习。
和初中、小学相比,奥赛对高中生的影响更为关键。虽然不再保送和加分,但是学习的热情似乎并没有因此有所降低。“不加分了,但是自主招生还是可能派上用场的,大学选拔人才喜欢这样的学生。”马先生的儿子虽然还只上初三,但马先生表示,孩子高中后还是希望能继续奥赛的学习。
老师
会让学生放弃走捷径
“奥赛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对此有兴趣并有学习余力的学生才可适当发展。”作为一名长期辅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大赛的辅导老师,合肥市四十六中的高歆老师表示学生应该量力而为,国家的政策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放弃走捷径的想法,让奥赛回归理性。根据规定,合肥市不允许举办学科类奥赛,但是创新大赛依然存在,并且一些示范高中还会招收此类特长生。因为这个特长生的存在,所以吸引众多初中生参加科技创新小组,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学生都对此感兴趣,有的在这方面也没有专长。新政实施后,这部分学生的群体应该会有所减少,剩下那些真正对此感兴趣的学生,这才是奥赛学习的初衷。名校
对于其他奥赛科目的学习,高歆老师认为不必一概否决。学校老师们有一种共识,那就是数学好、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学其他学科也相对轻松,这也是不少学校以奥数成绩作为招生依据的原因。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才能也是一种需要,可以通过学校设置兴趣课或是小组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享受到兴趣带来的快乐,从兴趣学习中获得自身素质的提高。
专家
对高中学习影响不大
“早就应该取消奥赛保送的政策,有的项目背后的利益关系链已经让这种学习与奥赛初衷发生严重偏离。”合肥一中校长陈栋对取消保送表示非常支持。“奥赛本来是为了培养特长学生,但是后来掺杂了太多的利益和作假成分了,一个高中生科技创新项目甚至连院士都参与指导,那还能体现学生真正的水平吗?”对于今后学校奥赛培训的开展,陈栋认为会继续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只是不再为了应试,而是真正兴趣所在。不过取消加分和保送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通往名牌大学的大门变窄了,将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可能回归到日常单调的学习中。名校
对于目前中小学生奥赛培训的现状,合肥市教育局一位人士分析认为,由于目前不允许举办学科类竞赛,中招也没有对此类学生有优待,加上新政的影响,这些势必都会进一步降低学生学习奥赛科目的热情。新政对未来的高中生影响也有限,毕竟每年通过奥赛获得保送以及加分资格的考生还是很小的比例,这些学生即使不通过此类途径也依然可以上名校,因此对高中学习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张晓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