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陈淑君 实习生 涂萤萤 沈景武 通讯员 赖爱华 陈志峰 )暑假后迎来新学期,不少读者却反映自己的孩子上学的“兴致”不太高,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年开学第二天就遇上台风停课,明天又是周末,没有新学期的气氛,提不起精神。”在一所重点中学门口,高一学生小郭对记者说。
与此相似的是,市民刘女士上三年级的女儿小斌也闹起了情绪。9月1日原本是开学的日子,可早上小斌就“病了”,喊头疼、肚子疼。刘女士只好向老师请假。但带小斌到医院以后,医生检查却发现孩子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
“最近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求助,每年入学前后一段时间都有不少这种案例。”神经内科医生牛建平说。
每年开学初期,部分学生心情低落、焦虑、无故发脾气,甚至伴有头晕、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心理学家称之为开学恐惧症,也叫假期综合征。牛建平表示,部分学生假期里的生活太过放松,重娱乐而轻学习。到了开学时,尚未完成的作业、新学期的负担等问题都压在他们头上,让他们烦恼不已。“这种现象在小学尤其明显。有的小孩甚至因压力大、恐慌、紧张过度而引起发烧、腹泻、头疼,极个别毕业班的学生甚至因压力大恐惧而出逃。”
心理医生陈治卿则建议,对于新入学的孩子,家长可协助孩子制定合理的新学期学习计划。“陪着孩子一起买文具,逛书店,可让孩子从心理上安静下来,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准备。”
“一般1周—2周就可恢复,进入学习状态,家长无需太担心,过多介入。”牛建平指出,开学以后,部分孩子心情紧张、害怕上学的“开学恐惧症”已“传染”给家长,一些家长会为孩子的学习失眠、焦虑。牛建平认为,家长的反应主要还是来自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对孩子学习的过分紧张,家长应该把开学的准备“分散”出去,该让孩子承担的就让孩子去做。包办一切的做法不仅家长受累,孩子也不快乐。家长可和孩子多沟通,和他们聊聊学校、同学、老师,让孩子慢慢进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