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唐山:路北区龙华中学实施“名师工程”探微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作者:郑晓东、赵珺 编辑:江淼 时间:2011-10-17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路北区龙华中学实施“名师工程”探微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郑晓东、赵珺)

  从一所普普通通的唐钢子弟中学起步,不足10年时间就发展成拥有两个校区、在校生达3000多人的省级初中名校,连续多年一中上线率、综合评价名列全市前茅,路北区龙华中学的崛起可谓一个奇迹。奇迹是怎样创造的?这校校长田玉霞给出的答案:“不间断地实施‘名师工程’,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用科研打造名师

  没有名师就不可能造就名校。实施“名师工程”,用科研打造名师,是龙华中学争创一流名校的执着之举。

  “名师工程”起于2005年秋,那年,西校区龙泉中学建成投入使用,龙华“一校变两校”。面对在校生数量激增,大批青年教师走上教学岗位的实际,龙华中学一系列推进教育教学科研新举措相继出台。

  举措一:首次评选首席教师,5名倡导新理念、钻研新教法的教师成为首批评选中的佼佼者。

  举措二:师徒结对子,每位青年教师拜师老教师。

  举措三:实施“四个一”工程,即每学期每位教师确定一个研究课题,公开一节研究课,公开一节班队会,撰写一篇研究论文。很快,一股钻研教材教法的热潮在两个校区蔚然兴起。

  举措四:实施开放办学,走出去观摩名师教法,请进来点评本校课堂质量。几年来,这校先后组织教师赴北京、郑州、石家庄等地的名校取经。2008年,这校把全市“人文大讲堂”请进校园,邀请全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作了《师道中的人文精神》的精彩报告。去年11月,这校还启动了中美合作办学,亚太文教基金会主席王绢珠女士专程来校考察,对学校办学质量赞不绝口。

  举措五:承担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参加教学比武大赛。2005年,龙华中学被评为“全国JIP实验先进单位”。之后,这校又承担了一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和谐教育实验。围绕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处事、会做人、会共处这一目标,教师们设计了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家长开放日、女生课堂、小红帽志愿者行动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全国“和谐杯”新课程理念大赛上,刮起一股“龙华旋风”:8人参赛,4人夺得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而在去年底举行的全国中小学首届“说教材”大赛上,龙华中学再次令同行刮目相看:7人参赛,4人荣获一等奖,3人荣获二等奖。

  目前,龙华教师队伍中, 6人被评为国家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13人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路北区每年度的教师业务素质考试,各科状元几乎都被龙华教师囊括。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高质量的教学提供了根本保证。自2005年以来,该校每年考取唐山一中的人数均在百人左右,今年更是成为全市唯一考取一中百人以上的学校。自龙华毕业的学子,已有多人考入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

  用师德升华名师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建设,一直是这校实施“名师工程”的要中之要。

  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身先士卒,奉献在前。一次,校长田玉霞不慎骨折,仍不肯静养休息,愣是躺在办公室的床上办公一个多月。多年来,这校主任以上领导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全部兼课代课,有的比一般教师课时还多,有的还兼任了班主任。

  中考前夕,孙桂芳老师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她却拖着病躯坚守工作岗位,直到中考结束才去医院做了手术。中考期间,张玉琴、杨秀峰两位初三班主任和寄宿生同吃同住,给予学生父母般的呵护。周浩和商艳萍老师是一对教坛伉俪,同是教研组长,同教毕业班,繁重的工作使他们顾不上照顾年幼的小孩,便常年托付给了孩子姥姥,但他们无怨无悔。

  2009年,龙华中学成功跻身“全国师德建设示范建设基地”行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龙华220多名教职员工,以拼搏、奉献、汗水,深刻地诠释着这一不懈的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