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家长护犊学校缺位商业操作 谁催生了暴利夏令营?
来源:东方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1-08-08

        东方网8月7 消息:据《劳动报》报道,暑假过半,各类夏令营正办得热火朝天,家长们的荷包也迅速瘪了下去。数千元的英语夏令营、高尔夫夏令营只是“毛毛雨”,一旦打上“海外游学”的旗号,价格更是直冲三四万元。不少家长向记者连呼吃不消。

        夏令营在过去多为教育机构所办,但近年来一些商业机构也借势加入,各种旅行社、留学中介公司、文化咨询公司、民办培训机构都分起了“夏令营经济”这块大蛋糕。名目增多的同时,营费更是水涨船高。

        天价夏令营真的物有所值吗?为什么曾经伴随数代人成长的公益夏令营会淡出人们的视线?孩子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夏令营?

          10天夏令营花掉家长数月薪水

        “花了了4万多元让孩子参加英国游学夏令营,回来后问他收获是什么,除了一堆照片和纪念品,他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样的夏令营和旅游有什么差别?”一谈到孩子参加的游学夏令营,张先生就有点肉痛,“所谓游学夏令营,不过是英语学习、参观名校、游览名胜。英语没见他有什么提升,而其他观光行程,同样是10日游,旅行团的报价可要低多了。夏令营真是烧钱啊!”

        张先生的喟叹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声:暑假那么长,父母都是上班族,把孩子送去夏令营填充漫漫时光,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很“伤”———夏令营正越来越“伤”钱包。

        在记者采访的家长中,有把读幼儿园的孩子送去英语夏令营的,2周4000元;有把念初中的孩子送去高尔夫夏令营的,6天3800元;有把读高中的孩子送去马术夏令营的,12天6800元;最多的是把孩子送去国外游学营,少则2万元,多则6万元;而千元以下的夏令营,家长们大都表示“没听说过”、“现在哪有那么便宜的夏令营?”粗略一算,一个10来天的夏令营,就能花掉工薪收入的家长们一个月乃至大半年的薪水。

       暴利 惹争议商业行为合理不合情

        既然所耗不菲,那么效果如何?把孩子送到澳大利亚游学营的家长何女士坦言:“如果指望孩子在夏令营里学会流利的口语,那么肯定是不值的,几千元钱请个家教,效果都要比这个好得多;如果考虑到孩子在暑假有个去处,开开眼界,我们不用操心他整天沉迷网游,从这一点来说,还是值的。”

        她有些无奈地向记者表示:“同样这笔钱,和孩子一起报个旅行团,可以抵一家三口的团费了。可是,谁叫我们都要上班,没时间陪孩子呢?

         这钱也只好让别人赚去了。”而贵价夏令营的组织者,也正是吃准了“一到暑假,孩子没人管,家长为了让孩子过个有意义的暑假,什么钱都肯花”的心态。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境外游项目,放假就改叫游学夏令营。报价贵个三四倍,顶多比普通旅游项目多个讲座。家长们就是为‘游学’这个名头埋单。”

         夏令营那么暴利,有据可依吗?记者了解到,由旅行社、培训机构等商业机构组织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夏令营,不受教育主管部门管理。而物价局对夏令营的定价没有硬性规定,其本身属于一种可选择的消费行为,实行的是放开的市场价,一般是由主办方根据市场情况制订,不需要审批,但需要到物价部门备案。

         学校怕担责公益夏令营难回归

       “带上一条小床单,和同学们睡在舞蹈房的地板上,叽叽喳喳聊到深夜。迷迷糊糊间,晨曦透进玻璃窗,告诉大家该起床集合去佘山了。中午大家一起包馄饨,自己包的吃着特别香。半夜里突然起床号响了,同学们迅速集合‘夜行军’,萤火虫点点微光萦绕身边,月亮离地面特别近……夏令营里有童年时代最美的回忆。”陈小姐向记者描绘的景象,相信是很多70后、80后对夏令营的集体记忆。

        那时的营费只有几十元,很公益;那时的营长是老师,很放心;那时的快乐无关学习,很纯粹。没人在意在地板上睡一夜不舒服,没人嫌自己包的馄饨不卫生,没人说半夜起床是“虐待”。但是,这样的夏令营放到现在让人选,又有多少家长会给孩子报名?

        随着家长们的维权意识愈发浓厚,学校对于举办夏令营也是愈加谨小慎微。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前些年教育部门下过一个有关春游和夏令营活动安全问题的文件,明确表示活动如果出现问题,责任由学校和组织者负责。

       “中小学生大多好动难管理,活动中难免出现问题。学校不组织夏令营,主要原因是怕担责任。现在的家长,就连孩子在学校里被蚊子咬了几个肿块都要来投诉,我们怎么还敢办夏令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孩子太娇贵、家长太爱维权、学校太怕担责,公益夏令营的淡出成了必然。而这个缺口,被商业夏令营急速取代也成了必然。当家长们埋怨当下的夏令营越来越暴利、越来越天价时,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推了一把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