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实验中学考点,考试结束后第一个走出考场的考生做出胜利的手势。 本版照片均由记者王锋 摄□本报记者 赵静实习生 李晓冉
“现在考高中的竞争也很激烈呀,特别是像实验中学这样的好高中,大家都挤破头往里‘拱’。”最近两天,省实验中学考点外,不少家长眼见着大批考生每天进进出出地考试就心里发紧,“这里面估计有几百个孩子是要落榜的。”多名考生家长都告诉记者,出于“保险”的考虑,他们的孩子在填报志愿时都选择了“同意择校”。
根据教育部前期出台的相关意见,三年内公办普通高中取消择校生。“这意味着,今后想通过缴纳择校费换取名校教育资源的学生将消失,这其实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很好的手段。”省实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刘庆华这样分析道。
有的考生抱着择校心态,“蹦高”填志愿
今年初三学考,省实验中学再一次当之无愧地成为市区最大考点,考点内共安排了86个考场。因为济南初三学考在市区考点安排上,是依照第一志愿报考哪所高中就在哪所高中参加考试。所以,这86个考场内坐着的考生,都是心怀“实验梦”的孩子。
根据初三学考考务规定安排,每个考场安排30名学生,省实验中学有86个考场,这就意味着有约2580名学生第一志愿报考了省实验中学,而学校今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只有1720人。
“我们知道省实验每年都竞争激烈,可孩子有实力,不争取一下不甘心,我们也觉得可惜。”张女士的孩子在育英中学就读,根据平时的成绩来看,只要发挥得好上省实验中学有希望,“就怕她发挥不好,那样估计择校都悬。”张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她并不指望孩子一定能凭成绩考上,家里已经准备好了18000元的择校费,“只要够了择校分就行”。
记者在省实验中学和济南中学考点外采访发现,像张女士这样抱着“择校就行”态度的家长不在少数。有的家长直言,孩子当时的第一志愿选择就是奔着“择校”去的。家长马先生告诉记者,按照初中老师的建议,他孩子的成绩应该是报考济南九中,但一家人觉得,与其高分进济南九中不如试试济南中学。“说不定发挥好了就能拿钱进呢。”马先生听说济南九中一志愿也报考了不少学生后有点后悔,“别济南中学没上成,济南九中也进不去。”
据了解,除了一部分考生打着择校的算盘“蹦高”填报志愿外,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也选择了“同意择校”,不少家长都说,这样选择就是为了保险。“只要没录取,谁也不敢说百分百能上省实验,‘同意择校’就是加道‘保险锁’。”
择校生越来越少,择校分越来越高
根据今年的中小学招生安排,普通高中学校计划内招生人数比例扩大到招生总数的85%以上,与2011年相比,计划内的招生比例又扩大了5%。
济南五中初三学生杨晨今年参加学考,他表示在不久前网上填报志愿时,班里很多同学都勾选了“同意择校”这一选项。“择校虽然得花择校费,但我们心里没底,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假如成绩擦边,掉到空里,我心里更难受。就当图个心理安慰了。”当提及择校生名额越来越少时,杨晨预感今年高中的择校分数线肯定低不了。
据了解,最近几年济南一直在收缩普通高中择校生比例,2008年时,济南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占招生总数的70%以上;到了2010年济南首次进行初中学考时,济南对普通高中计划内招生占招生总数的比例已经提高到了80%;今年这一比例更是到了85%。
随着择校生比例一步步缩减,择校生与统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也越来越近。记者对比了省实验中学2009年和2011年的统招录取分数线和择校分数线。2009年时统招线为543分、择校线为534分,两者相差9分;到了2011年时,统招线仍为543分,但择校线变成了538分,两者之差仅有5分。
杨晨的父亲虽然与儿子一同协商同意在网报过程中选择“同意择校”,但其实内心有些矛盾:“择校就像是花钱买分数,原来学生的分数不够又想选择好高中,择校生就从中得到了‘实惠’。这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但作为家长,谁都希望自己孩子去个好高中。”
虽然大多考生家长们在填报志愿时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