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课上不讲课下讲”岂止是师德败坏
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7-05-26
传统上认为,公办学校教师端的是铁饭碗,因为并不直接掌握公权力,所以他们也离针对公务员的反腐较远。其实,教师掌握的教育权,同样是公共权力的一部分。教师主要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传授知识是在履行公共职责,传授的知识可以说是一种非物质公共资源。从事课外有偿补课,就是变卖公共教育资源,滥用公共教育权力,属于一种变相的以权谋私。
有效治理有偿补课,应建立在保障教师正常待遇的前提上,从而让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到课堂教学。如果最基本的待遇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那么教师就会产生以手里的教育权寻租的想法。现实中,教育培训市场为教师提供了诱人的回报,与教师正常收入之间存在鸿沟。不是不允许教师“下海”,利用专业技能获得更好的物质回报,而是不允许脚踩两只船,既掌握公办学校的教育权,又利用这种教育权引导学生参加课外补习。
客观来说,那些在课外补习市场“价码”高、受欢迎的教师,往往是在重点学校受学生和家长认可的教师。他们的确有能力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个人价值。但是,个人能力与公共教育资源要明确区分,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收益,除了来自于其个人专业技能,还源于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滥用。在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行动中,应当明确这样一个认识:监督公共教育权,也是监督公权力的体现。
有效治理有偿补课,应建立在保障教师正常待遇的前提上,从而让教师全心全意投入到课堂教学。如果最基本的待遇都不能按时足额发放,那么教师就会产生以手里的教育权寻租的想法。现实中,教育培训市场为教师提供了诱人的回报,与教师正常收入之间存在鸿沟。不是不允许教师“下海”,利用专业技能获得更好的物质回报,而是不允许脚踩两只船,既掌握公办学校的教育权,又利用这种教育权引导学生参加课外补习。
客观来说,那些在课外补习市场“价码”高、受欢迎的教师,往往是在重点学校受学生和家长认可的教师。他们的确有能力在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个人价值。但是,个人能力与公共教育资源要明确区分,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收益,除了来自于其个人专业技能,还源于对公共教育资源的滥用。在整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行动中,应当明确这样一个认识:监督公共教育权,也是监督公权力的体现。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