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作秀还是引领?魔都教育掌门人为何给中学生连上三堂化学课
来源:百家号—大树成长营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19-11-29
从9月份开学以来的3个月,陆靖老师接连上了三堂课,虽然上课的地点相隔万里,分别在上海、新疆和云南,上课的对象却都是中学生。他不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他有一个不一般的身份——上海市教委主任,也就是大家口头说的魔都教育“掌门人”。
市教委主任给中学生接连上课,9月、10月和11月各上1次,给中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并面对面交流,这在上海多年来应该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极为少见,陆老师给中学生带去了什么?频繁上课又传递哪些信息?
三堂贯穿时空的化学课
2019年9月1日,开学日恰逢周日,还是个雨天。位于嘉定区的上海市育才中学,300多名高中生迎来了陆靖的开学第一课。这堂化学课,无论是学校的学生还是老师,都怀有别样的期待。因为能听到市教委主任的课,这样的机会实在太难得。
“叹为观止:我们的世界”——以此为题,站在讲台上,陆靖开讲了。 “我们的世界,大和小,多和少,快和慢,这一切的极限,究竟在哪?”陆靖向同学们抛出了三个问题,串起整场讲座。通过视频和图片展示,一个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场景,在科学家眼中简直是妙趣横生。跟随陆靖的讲解,同学们“洞幽察微”,见到了物质结构的神奇——电子显微镜下,放大上百甚至上千倍后的盐、胡椒、卫生纸边缘、跳蚤的皮肤甚至普通的沙粒、灰尘,竟显出一种别样的美。1个小时左右的课精彩纷呈,新民晚报资深记者陆梓华这样评价:跟随陆老师“上天入地”,畅游科学海洋,别开生面。
国庆节过后,10月15日下午,陆靖登上了新疆喀什第六中学的讲台,为六中师生们带来一堂特别的课《挑战课本——化学教学中的学科前沿》。陆靖通过有力的数据、严谨的思维、幽默的口吻、贴近生活的案例以及博古通今的知识储备,深入浅出地展现了科学知识的魅力,以及人类在科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奇迹的伟大。上海是对口支援新疆的省市,教育援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月后的11月中旬,上海教育代表团一行前往云南保山调研指导教育帮扶工作。陆靖为保山一中2000余名师生上了精彩一课,上课内容和喀什六中的课差不多,他将化学知识和前沿科学理论相结合,基于生活现象体悟身边的科学,引导学生在敬畏科学的同时,不断探索求知,始终保持敢于质疑、积极尝试的精神及“格物穷理”的经世情怀。
从陆靖老师上的三堂课来看,有几个共同特点:首先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引导中学生走出课本,敢于探究,敢于质疑,这与10月底60多位世界顶尖科学家在上海发出的声音高度一致:保持一颗好奇心;其次是名为化学课,其实是多学科的跨界融合课,在物理、生物、数学等多个学科间和人文学科中自由地游走。再次,作为名师,陆老师讲课都很有感染力,有深度和广度,对学生启迪性,深受学生和教师称颂。
他曾是学生“最喜爱的老师”
“我曾经在复旦大学当了29年的化学老师,然后调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再后来陆续到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到沪上一所大学当校长,然后又到教育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在给育才中学的学生上课前,陆靖这样自我介绍,他刻意没提自己是“市教委主任”的身份。
公开资料显示,陆靖198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理学博士、教授。1987年到2009年在复旦大学任教,历任复旦大学化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复旦化学系副系主任、教务处处长等,随后到华东师范大学当了4年副校长,2013年起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2015年10月又升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直到2018年2月他出任市教委主任。
陆靖是真正的名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过上海市优秀教师、上海市教学名师,上海市“我最喜爱的老师”、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两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七次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他最喜欢给本科生上课,而且是上大课。
10多年前,在复旦大学担任教务处处长期间,陆靖推动了自主招生改革,而复旦大学推行的通识教育、书院制改革,以及曾经实施的“千分考”,他都参与其中。由此看,陆靖对高中和中考改革早就有所关注。
期待上海教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作为市教委主任,陆靖从繁忙的行政工作中抽身,“回归”教师的角色,还专程到三所中学给学生们上化学课。很显然,陆靖开讲的每一堂课,有其用意。
在陆靖看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不同地区遇到的具体问题不同。“上海今天必须直面的问题,主要是要不断满足更多学生、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待。如何让孩子读好书?除了办好每一所学校,我们还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好老师,接受好的教育。”那么,究竟怎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陆靖认为,从上海整个教育系统的情况来看,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已经基本不成问题。无论是上海学生两度在PISA测试中夺冠,还是上海老师在TALIS测试中的杰出表现,这些OECD组织的国际比较测试都标划出一点:上海的教师、学生的素质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但客观地说,知识传授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不等于我们把教育的全部问题都解决了。”在陆靖眼中,今天的上海教育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有更加深入的探索,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给出“上海方案”。
陆靖认为,要达成这个目标,所有的教师都要有深度思考,如何能把知识讲得有趣、好玩,让学生能够在上课的时候充分展示想象力——在这方面,还要不断摸索、进步。这也是上海教育要持续努力的地方。
而教育服务全国,也是上海的义务和责任。陆靖在上课时曾说:“喀什六中是上海对口支援的学校,让更多新疆学生在喀什能享受到和上海学生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上海与云南的合作也不断加强,自《2018-2020年沪滇教育扶贫协作协议》签订以来,沪滇两地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教育扶贫协作有效途径和方法,细化协作项目,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教育扶贫协作格局。
参考:第一教育、上海教育、新民、文汇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