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如何上好“体育课”,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上姚明这样回应
来源:宁波晚报 作者: 编辑:李艺轩 时间:2020-10-27
 如何上好“体育课”,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上姚明这样回应
鼓励孩子多参与体育活动 家长要勇敢去尝试
论坛现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在多年来青少年身体素质检测形势严峻的状态下,《意见》的出台有望让体育教育迎来“黄金时代”。
    10月23日,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开幕当天,东钱湖教育论坛主席龙永图,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原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羽毛球世界冠军、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李玲蔚,北京体育大学原校长池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阮为以特邀嘉宾身份参与圆桌讨论,共谋体育改革创新路径,探讨如何上好体育课。
    论坛以“面向未来——疫情中的教育思考”为主题,聚焦生命教育、体育教育、灾难应对、信息素养以及未来学校等方面内容。
    □现代金报丨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李佳赟
    为什么要专门探讨体育?
    为什么要在教育论坛上特别关注体育这个话题?龙永图说,东钱湖教育论坛主要聚焦“德智体美劳 一个不能少”的教育全面发展问题,而实际情况是,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其中一个短板就是体育。而体育不仅仅关系到体魄,还和人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比如体育中的规则意识、团队精神、如何正确面对胜败等,都是教育全面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池建看来,体教融合,让体育回归教育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当然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从竞技体育角度来说,中国的竞技体育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起步、一起辉煌。但如今,体育发展面临很多问题,体育运动不足导致的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以及青少年运动员的来源问题都很明显。竞技体育不只是培养争金夺银的胜负者,还要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发展学校体育尤其重要。
    李玲蔚说:“是体育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出生的时候是一个早产儿,在暖箱里待了很长时间,医生对妈妈说这个孩子可能不太容易存活,小时候身体一直比较弱。我的父母都是老师,当时隔壁正好住了一位体育老师,体育老师就让我跟着他去锻炼,打羽毛球,一开始仅仅是为了能多吃点饭,身体好一点,结果一路打成了世界冠军,及至现在,在国际奥委会担任委员,可以说体育改变了我的一生。”
    学校缺体育老师怎么办?
    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增加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比重,可以预见的是,接下来学校可能要适当增加体育课,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问题是:体育老师不够怎么办?圆桌论坛上,关于专业运动员退役以后能否去学校当体育老师的话题,也是专家们讨论的一个焦点。
    李玲蔚希望自己能在未来为体育发挥教育功能、服务大健康做一些事情。“一个运动员退役的时候,往往是人生另一种精彩的开始,尤其像体操运动员,退役的时候才18-19岁,他们的同龄人可能还在父母身边撒娇,但他们已经经历了很多失败与成功的体验。如何把他们的这种体验和经验转为教育的能力?希望学校能让退役运动员进门执教,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搭建平台补上运动员学历缺失部分。”
    姚明:我非常鼓励女儿多参与体育活动
    姚基金创始人、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来到现场,而是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出现”在论坛上,关于体教融合,他谈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目前体育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问题来说,高考指挥棒具有非常强的杠杆效应,由于其他的课程更容易以考分来衡量,所以比较容易统一标准,贯彻实施下去。而体育比赛、体育运动有人的差异性。所以,如何正确地、更好地去研究体育的衡量机制、评判标准,非常重要。但所有的前提都是要认识到体育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性,没有这个认识,就没有办法谈体育教育。
    姚明的女儿还是一名小学生,作为家长,他非常鼓励女儿多参与体育运动。他说,这和是否成为专业运动员没有关系,通过体育,尤其是集体体育,她能和同班同学甚至对手,建立一种微妙的关系,她会知道怎么尊重规则,在这个前提下如何去竞争,如何去面对成功与失败,这些都很重要。
    姚明建议家长要勇敢去尝试,在体育比赛和活动中,学会如何和队友合作、和对手竞争,在尊重规则的情况下如何去面对各种情况,这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模拟。其实体育就是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中,让孩子们明白未来会面对什么。
    未来教育的核心 重在“连接”
    “大家都在问,疫情下的经济形势如何,怎样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我的回答是当前经济形势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切断’。”开幕式上,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东钱湖教育论坛主席龙永图指出,因疫情造成的经济“切断”,需要以“连接”破除。
    未来教育的核心也重在“连接”,一是把教育的“德、智、体、美、劳”连接,“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首先是这五个方面发展不平衡,体育、美育、劳动成了短板”。二是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力量连接,“要下大力气把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社会力量整合起来,并且把学校教育从自我封闭中解放出来”。三是把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的交流合作连接。
    “疫情导致全球191个国家中的15.8亿学生停课。而中国迅速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事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满足了2亿多学生居家学习的需求,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指出,疫情带给我们很多启发,也带来了不少挑战和命题。
    下一个5000天
    会发生什么?
    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迈克尔·莱维特,则关注到“激发学习者的热情”命题。
    他说,我们可以试验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学科,从中找到他自己最适合和感兴趣的。此外,一定要意识到“尝试”与“犯错”的重要性,因为在犯错的过程当中可以取得进展。
    “4800天前,苹果智能手机才问世;3200天前,微信才问世。如果仅仅花了5000天就取得了如此成就,那下一个5000天会发生什么?我们需要什么学习能力才能应对?”《连线》杂志资深主编、《失控》《必然》作者凯文·凯利,以“在未来5000个日子里”为主题,探讨了科技如何助力学习的话题,畅想未来未知世界的教育趋势。
    据了解,东钱湖教育论坛由宁波华茂集团董事局徐万茂主席发起,在国内外社会广泛响应以及浙江省、宁波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年酝酿,于2019年9月正式设立,并以东钱湖为永久会址。
    现代金报丨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