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首期潍坊教育改革论坛举办 ——疫情对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0-05-08
    疫情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教育。5月5日,潍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党组举办“疫情对教育的挑战与对策”为主题的首场潍坊教育改革论坛。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市教科院、市信息院主要负责人,潍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潍城区教体局局长以及山东271教育集团总校、潍坊中学、寿光一中、临朐一中、高新区东明学校、坊子区实验小学、潍坊峡山271双语小学等部分校长代表参加。
    与会人员围绕“疫情对教育的挑战与对策”主题进行了研讨交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享了前期线上教育教学开展情况,分析了疫情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师管理等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变革,提出了应对策略,为下步后疫情时期的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潍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笃武教授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场景和动人故事,显示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汇聚起气势磅礴的中国力量,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生动的教材,并结合潍坊医学院开展的战役中的“中国智慧”等7个主题微课,系统介绍了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做法。
    潍城区教体局局长韩吉东认为,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教育教学是一次“大考”,检验着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校长的治校育人能力。这将会加速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让教育人沉下心来思考,在原来“变与不变”的徘徊中主动“求变”,寻求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开展教育教学的路径,为防疫背景下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提供新的力量。他从线上教学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两方面谈了自己的思考,提出了突出家校共育、拓展网络平台、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建立教学资源库、加强现代教育治理、用好考核评价等六个方面的具体对策。
    山东271教育集团总校长赵丰平认为,疫情让教育必须做出三个改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由知识教授转向育人成长,由教师一元化管理转向学生自主管理。他结合集团学校线上教学情况,从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班级活动、一日常规、达标竞争、三级调研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了271BAY支持下的“线上班级学习”做法。通过推出271BAY支持下的大单元整体学习课程设计、课堂学习过程“两个标准”和学生自我管理、建设文明家庭“两个课程”,显著提升了线上教育教学效果。
    潍坊中学校长王伟认为,疫情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了教育领域的变革。他介绍潍坊中学先后经历了“日日清”网络答疑、“1+N”以年级为单位的空中课堂、“双元制”直播授课加视频管理、“1+1”以班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四次阶段性改革,逐步减少管理单元,提高教学效益。高三开学后,学校将传统教学与居家教学经验有机融合,创新形成了“AB班”教学模式,最大程度的解决了师生由线上转线下的适应性和衔接性问题,也解决了疫情特殊需求下的人员和资源不足问题。
    寿光一中校长魏华中认为,疫情背景下,学校如何切实保证教学质量不下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关系着学校的正常发展,更事关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量了学校的危机应对运行机制;线上教学的开展,检验了信息技术在学校日常教学中的地位和水平;疫情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内涵,也考验出学校教育教学机制是否完善;网络教学的空间距离考验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艺术;线上教学考验出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他从突出问题意识,抓好课堂、落实、助力“三条线”等方面介绍了线上教学的实施情况。
    临朐一中校长张兆伟认为,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以创变思维化危为机,把疫情下的线上教学,作为育人方式转变的一次重要契机,是学校的智慧选择。疫情是一场大考,能否交出合格答卷,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以深入推进校长治校育人能力提升工程为契机,学校持续构建“管人先管心”的管理机制。他从思想引领、线上教学、治理能力、育人实效等方面介绍了前期工作情况。
    高新区东明学校校长李玉良认为,疫情的突如其来改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德育活动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如何进行?我们对学校和居家教育教学进行了对比分析。无论哪种形式,学习、活动内容不变;变化的是应用电子设备的空中课堂、教师对学情的把握、教师的课堂及时生成和学生的自我管理。面对这样的变化,他认为学校要从信息设备应用、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方向进行改变,任务驱动下的教育教学在疫情背景下更有效,并介绍了东明学校前期的做法。
    坊子区实验小学校长刘剑锋认为,在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教育要面对三个战场,分别是科学防控的真实战场、线上教育的虚拟战场、后疫情时代的未来战场。疫情之后,学校的生态会发生三个变化:育人场景和方式的变化、教育治理模式和学校生态的变化、家长群体的变化引发的家校关系的变化。他认为,应对教育战“疫”要打好组合拳,要以研究的状态来考虑学校治理生态,以项目化的方式来设计学校的治理路径;尝试打破科层制的结构,以扁平化的方式推进“吹哨人”预警制度;对于教师群体的变化,要认真研判;要紧紧盯住育人这个主阵地;加快人工智能和5G进校园的速度和契合度,让大数据成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峡山双语小学执行校长韩相福认为,网课对教育价值观、课程水平、技术素养、组织能力等都带来了巨大挑战,解决这些挑战,也正是学校信息化提升的契机。他认为学校要承认网络的重要地位,要构建“学校+互联网”新形态,打破时空限制,重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资源结构和课堂结构;要推动学科与技术深度融合,搭建自主学习的支架,提供深度学习的资源,设计数据驱动的评价;要建立网课运行的保障机制,通过组织建设激发师生的内生动力,通过技术保障交互顺利进行,通过家校合作提供良好环境。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庆华认为,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深刻命题在疫情背景下越发显得重要而迫切。居家学习线上指导的经历使我们更加坚定新的成长观,就是要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律、自主学习成长的意识。要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和策略,教学要基于学生经验、基于学生认知、基于互动交流。要紧紧遵循教与学的原则和规律,坚持教育教学的流程再造,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目标导引、任务驱动,始终坚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始终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改进。
    潍坊市教育信息化研究院院长杜晓敏认为,疫情过后,我们的教育将如何改革才能更好地履行“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历史使命?新风口之下,基于互联网之下的新变革已经到来。应对疫情对教育的挑战要“复盘”,通过前期两次调研,发现校长领导在线教学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本次线上战“疫”的成功。面对疫情,许多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短期内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应对疫情对教育的挑战要“重构”,包括重构教育场所、学生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实践和实验课程、教师角色、教育评价内容和方式等。应对疫情对教育的挑战要“赋能”,结合信息院职能,后疫情时代将重点推动“三个一”,为教育信息化赋能,为区域教育现代化赋能,为学校精准立德树人赋能。
    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市教育局主要负责同志提出的“疫情之后,教育能否回到从前?”“新的教育形态应该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教育之路应该怎样走?”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疫情背景下教育将会出现三个“不可改变”的趋势,线上与线下教育将加速融合,统一化教学向个性化学习将加快转化,单一知识学习向全人成长将加速转变。
    改革永远在路上。对于以上问题和趋势,还需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才能真正的面对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通过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次论坛是2020年度首场潍坊教育改革论坛,后续还将围绕推进教育现代化动力集成机制创新、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普通高中综合改革等主题举办改革论坛活动。
原标题:《首期潍坊教育改革论坛举办 ——疫情对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