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用学习的心做智慧教育的践行者
来源:北京海淀 作者: 编辑:周钟玲 时间:2020-07-29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移动通信、智能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教育环境、教学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向“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像腾讯、阿里、百度这样拥有着强大信息技术实力的互联网领军企业,在近年来也更多地参与到我国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提供平台型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是其主要的服务方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作为腾讯智慧教育系列产品中最早上线的一款产品——“腾讯智慧校园”的初心又是什么?“其实当时想得很简单,就是想让学校能用到最方便、有效的互联网产品,从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帮助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平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回想起2015年规划设计“腾讯智慧校园”产品时,腾讯智慧教育总经理潘鸿雁这样说。
2015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一年,各行业和互联网技术、产品的结合越来越普遍,但教育行业,特别是中小学校似乎还没有真正互联网化的信息产品去触达,无论在教师配备还是硬件装备上,城乡之间仍然存在差距。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发挥互联网产品“低门槛、低投入”的特点,可以使偏远区域的老师、学生、家长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最方便的产品体验,从而填平数字鸿沟,进而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变道超车”,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初心”的驱动下,潘鸿雁带领团队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和实践。不到5年的时间,“腾讯智慧校园”已经服务了全国十余万所学校,涉及数以亿计的师生家长用户,不仅帮助全国5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使用上最前沿的信息化产品,还同时服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水平学校,用互联网的力量不断践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进化升级永不停息
在技术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在不断推进,从2015年的“互联网+”,到2016年的“数字经济”,再到之后的“数字中国”,以及如今在国家新基建战略的大潮下,5G、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步普及应用,智慧教育的发展也是与时俱进。
“在当前,科技与教育在具体场景中的结合深度还远远不够,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动教育智能化已迫在眉睫。腾讯智慧教育的持续进化升级是现实要求,也是必然选择。”潘鸿雁说。在此背景下,腾讯教育在2019年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用科技手段促进教育的泛在化、多元化和普惠化,建设善学中国”,并确立了腾讯智慧教育的“3C”发展路径,即连接、内容、社会责任。
三者是并行、层层递进的关系。“连接”是基于微信、QQ等社交平台,形成由点及面的网状连接结构。“内容”是指腾讯发挥技术优势,与合作伙伴开展教学内容的创新。“社会责任”是指通过技术,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把好的教学资源输送给各地的孩子。“3C”在助力教育的公平化、个性化、智慧化目标的实现路径是非常明确的,腾讯智慧校园在此基础上也进行了全面的升级。
“我们深知,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专业的领域,腾讯智慧教育的进化升级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进行快速迭代,也是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在进化的道路上,我们会一直探索,永不停息。”潘鸿雁表示。
未来实现自我改进与全面发展
关于智慧教育的发展与腾讯智慧校园的未来,潘鸿雁总结道,腾讯智慧校园大数据中心重构教育数据连接枢纽,发掘教学服务新模式,通过数据探索平台、离线批处理平台、实时决策平台、自助分析平台,实现教育全场景数据的采集治理,让数据真正服务于教育。打通数据采集、治理、存储、计算、可视化全流程,运用物联网技术切入校园环境,让课堂变得简单、智能,让管理变得高效、便捷,让环境变得可控、安全。通过智能纸笔、互动平板、自动批阅、运动手环/手表等构建覆盖课上、课下、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学生数据采集网络,并依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学生学业水平和素质成长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实现自我改进与全面发展。
未来,腾讯智慧校园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数据为导向,以更加轻便灵活的方式,服务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助力学校打造个性化的移动端智能门户,帮助学校实现高效管理、个性教学、在线办公、安全支付以及数据管理等需求。另一方面,从使用场景和需求出发,针对教育环节的各种角色构建不同的个人空间和机构空间,融资源、服务、数据为一体,实现信息沟通、数据交换并支持各类应用服务的汇聚与调用,实现服务全面贯通。统一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识别、统一应用入口、统一知识图谱、统一服务门户,全面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全面贴合教育信息化2.0的要求。 (孙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