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
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5-04-11
       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

       在新时代的育人实践中,我们需要将德育深度融入知识学习、体魄锤炼、审美陶冶和劳动实践的全链条,构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格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在对人的培养、价值观塑造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灵魂的塑造。德育作为教育体系的灵魂工程,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民族振兴紧密相连。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从《礼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育传统,到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德育始终贯穿于中华文明的教育脉络。历史反复证明,有德无才者难以担当大任,有才无德者难免误入歧途。当代教育须坚守“育人先育德”的原则,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校园每个角落,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家国情怀的栋梁之材。

       德育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紧密相联。德育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人民需求的实践工程。在个体层面,德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精神富足的需求;在社会层面,德育要服务于社会文明进步,通过培养有责任担当的社会成员,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当德育真正扎根于人民需求的沃土,它便获得了自我革新的内在动力。这种革新使德育成为连接个体理想与社会目标的桥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助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与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育提供了清晰的价值坐标,构建起凝聚价值共识的精神长城。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它推动形成更加良好的社会风尚;在网络空间清朗行动中,它构建起坚固的精神防线;在文化自信培育中,它促进传统美德进一步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育体系注入的不仅是价值坐标,更是文明基因。教育工作者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导作用与文化传承之力有机结合,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使德育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德育既是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也是学生离校前的最后一课,必须贯穿学生学习始终,贯穿学校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使学校真正成为化育为人的天地,而不仅仅是教授技能、发放文凭的场所。”

       德育需要与现代教育体系实现理论框架、实施路径与目标体系的深度耦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而是教育理念的系统性重构,是育人机制的全链条贯通,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范式革新。

       以党的创新理论铸就德育思想根基。新时代教育工作要培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的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将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体系。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德育内容的核心框架,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德育实施的具体规范。通过理论武装强化德育工作,确保德育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系统化德育实施范式。“三全育人”理念紧紧围绕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提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要求。对于德育而言,全员育人需要突破传统德育主体边界,构建教师、管理者、服务者协同发力的育人共同体;全过程育人需要德育实施的连续性,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连贯性目标体系;全方位育人需要德育载体的多元化,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形成课程、文化、实践、网络等多维育人空间。这种系统化设计超越了传统德育的状态,能够构建起德育生态系统。在顶层设计层面,应建立德育质量监测体系,将道德成长纳入教育评价体系;在实践创新维度,可探索“德育数字实验室”,运用数字技术重现历史场景,用大数据分析学生道德发展轨迹;在协同机制建设上,应构建家校社联动平台,成立家长德育导师团、开发社区德育实践学分银行等。系统化推动德育建设,有助于培养出既具创新思维又有道德追求的新时代建设者。

       实现德育与科技创新的辩证统一。在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德育需要为科技创新提供价值导航。科技创新伦理教育应超前布局,构建科技向善的价值准则;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融合德育要素,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和道德责任的科技人才;文化育人体系要注入科学精神,形成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创新文化。通过德育引导科技创新的方向,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实现德育与科技创新的共生共荣。

       发挥德育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出发,德育的战略意义已超越教育本身。它既是传承五千年文明的基因工程,更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铸魂工程。将德育从教学辅助地位提升为教育核心要素,构建起支撑民族复兴的育人体系,这种基础性支撑与战略性赋能,正是德育赋予民族未来的人才根基和价值支撑。我们需要发挥德育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的重要作用,让青少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德育成果转化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强大动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人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