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育才名师为高三考生支招
来源: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4-15

20100415083733.jpg

20100415083755.jpg

20100415083816.jpg

20100415083830.jpg

20100415083842.jpg

20100415083852.jpg

20100415083902.jpg

20100415083917.jpg

20100415083939.jpg

  ①语文老师贾桂华。②生物老师刘秋菊。③政治老师张卓文。④历史老师何梅。⑤地理老师刘伟。⑥数学老师王成栋。⑦物理老师宋联术。⑧英语老师赵志强。⑨化学老师杨维才。

  晓波在校园

  2010年的高考越来越近,高三考生也都进入复习的最后冲刺阶段,如何利用好这一段时间,有针对性地做好各科目的复习备考工作,提高复习效率呢?

  昨日,本报请来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的多位教师,为这些准备冲刺的高三考生指点下迷津。所有老师都提出,这个阶段的复习主要体现在四个回归上,即回归教材,突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重点是基础知识;回归笔记、试卷,主要针对二轮专题复习的知识总结,要建立错题档案,总结错题类型;回归考纲,弄清今年的考点;回归审题,规范训练,准确审题,被视为后期紧抓不懈的一个项目。

  [语文]

  做模拟题要限时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贾桂华

  新课改后,语文越来越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提高阅读能力是复习备考阶段的难点。古代诗歌鉴赏语料短小,考点与现代文阅读考点基本相同,师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解决阅读鉴赏难题。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经常出现的六种题型如:炼字、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赏析诗歌的意境(形象)、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些题型的答题步骤基本如下:用优美的语言翻译概括题中所提到的字、词、句、段,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及效果,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轮复习就是综合模拟训练。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做语文模拟题,最好是限时训练。定时写作,从教材、试卷中优秀的文章里选择自己的写作模式,先构思,后动笔,写生活,写自己,写真情等,做模拟题时也不要局限于辽宁卷模式。

  [数学]

  弥补思维“漏洞”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王成栋

  在复习过程中,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种不严谨的思维习惯,因此在做题过程中仍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思维漏洞,如解决函数问题忽略了定义域、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忘记了分类讨论、求轨迹问题中遗忘了剔除不满足条件的点等。学生在最后阶段应全面总结思维漏洞,力争考场中不犯这种低级错误。另外,教材是高考试题的源头,近几年,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试题是以课本习题为素材,通过变形、重组、延伸与拓展来命制的题目。计算能力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规范训练的落脚点要放在加强计算能力培养上,提高运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在学生每次练习中,要做到“四要”:一要熟练、准确;二要简捷、迅速;三要重视思维过程、思维方法的科学性;四要规范做答。冲刺阶段很有必要强化对选择题、填空题的专项训练。

  [英语]

  每天至少保证两篇阅读理解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英语教研组组长、英语高级教师 赵志强

  今年考纲对词汇量的要求是直接达到3500个词,考生可以把3500个词汇中的高频词进行整理、分类,参考平时考试中自己的答题习惯以及失误习惯,提出自己相应的注意事项。明确重点词汇的拼写、词义、词性、习惯用法和相应的短语搭配,特别关注实词。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进行一篇完型填空的训练。通过上下文的暗示找到比较困惑的答案,逐渐能够分析长难句子,特别是培养按照句群进行阅读的习惯等。注意完型填空试题的答题时间,一般需要12到15分钟之内。

  阅读理解,保证每天至少两篇以上的阅读量和练习。特别相对于成绩目前较低的同学,学会在最后阶段养成先阅读试题,然后再读文章,即带着问题阅读会对准确率的提升很有帮助。阅读中养成见到转折连词、副词就做出标记的习惯,因为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阅读中的“题眼”。

  政治

  [文综合]

  把知识重新整合重组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张卓文

  把知识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注重整合,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跨框、课、单元甚至跨模块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对第四单元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复习,应按知识内在联系先将其与第四课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九课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一课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等内容重组整合,再将其与《政治生活》中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等相关知识整合,形成新的更完整的关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网络。在重组整合过程中,对于每个知识内容,都要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几个层次全面、准确地掌握。

  对于众多的社会热点和社会现实问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学会用事实材料印证观点,可采取“一理一事” 法。例如,运用《政治生活》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党制度知识分析“两会”,也可采取“一理多事”法;运用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这一原理分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等事件。

  历史

  材料“陷阱”得小心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历史教研组组长 何梅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拓宽,增加了文史常识、治史方法以及史观认知的考查。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与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近两年深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重大热点、长效热点、周年热点已成为了高考的命题切入点。近几年,以文明史、现代化、全球化等视角研究历史,这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所反映,必然也会反映在历史高考命题中。答题时,先看设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制语,把大问拆成若干小问,按分找点,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作答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及试题所涉及的教材内容。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出处、所给的时间等信息。尤其是材料出处放在材料前面,答题时肯定有用。注意从材料的开头、结尾、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答案组织应该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表述要严谨,使用历史语言和专业术语。下笔从左侧开始,右侧适当地留点空间,以备检查时灵感再现,可以有地方补充。

  地理

  读懂地图“语言”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地理教师 刘伟

  在冲刺复习中,最好以梳理、构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为主,以练习为辅,最终把“点”穿成“线”。选取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和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学生做题时要学会归纳类型题。地理审题要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尤其不能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如图名、指向标箭头、地图比例尺、图例等。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这些关键字句往往是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的重要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今年的命题趋势仍然是“无图不成题”。因此复习时要加强区域定位,综合分析区域五大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和五大人文要素(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之间的联系,把区域地理特征逐一落实在地图上。社会“热点”往往是地理高考试题的“切入点”,以热点问题为背景素材,考察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所以复习时要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物理

  [理综合]

  审题“秘籍”要看清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 宋联术

  高考命题将把那些对于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物理起基础性作用的、核心的、共性的知识列为重点考查内容。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应用、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路分析、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实验复习。实验题考查的类型有大纲规定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设计性实验,考查的形式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近年来对实验的考查,重点放在对实验的思想、方法、原理的理解和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上。所以实验复习不能简单地背诵条款,要落实到动脑动手上,特别是电学实验,原理要清楚、实物连线要会、器材选择和误差分析要熟练。

  物理审题要注意隐含条件,这些条件可能出现在卷首的说明、大题题首的说明、括号中的条件、插图中的条件、提供的表格数据等。此外,要特别防止熟题上当。

  化学

  回归教材实验练习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化学组备课组长 杨维才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化学组一级教师 王辉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试题都有课上的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的学生实验的影子。从化学知识的组成看,化学六大块知识都不能离开实验。因此,不能将化学实验单独割裂开来,应注重平时的渗透,使化学实验融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和有机化学的复习之中。在复习中可以按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及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将实验复习有针对性地编排成若干个专题,设计成针对题型的特殊专题。每个实验专题的内容应做到少而精,突出方法。

  对于曾经做错的题,要再次重温,反思主要从试题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规律、失误原因、语言规范、思维的优化等方面进行。

  审题主要审题目的表达要求、突破口、有效数字、解题过程、题型等。表达不规范是学生失分的又一大问题。规范表达包括规范书写化学符号,注意化学语言中的汉字,正确书写化学概念名称,问答题的一些固定的规范答题模式,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书写格式。步骤要全,上下单位要一致,左右单位要相适应等。

  生物

  非重点内容也得看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高三生物备课组组长 刘秋菊

  从近几年高考看,生物试题总的趋势是要求学生书写的文字在逐步减少。

  以往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生态内容2009年在理综合试题中以大题形式出现,考点也并不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内容,所以生物的非重点内容也不能忽视。2010年高考考纲与2009年考纲相同,所命高考试题总体上也应该基本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容易遗忘,但是相对于物理、化学而言,生物难度略低,在短期内有可能实现成绩的飞跃。在后期建议学生学会读教材,包括一些前言、小资料等也要注意,对课本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复习时应把四本书中的生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并进行归类、整理和归纳,用图表法、分枝法等形成知识网络图。学生在做非选择题时,注意专用名词的书写要准确科学;字母、符号、表示式要正确规范;绘图要科学、规范、合理;遗传图解要完整、严谨;实验设计和操作要严密、科学,克服随意性;论述要准确完整,要扣准题意。实验题仍是 2010年理综合考试的不可忽略的部分,学生要从教材的经典实验中挖掘出本质的东西。

 来源: 时代商报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王晓波采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