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求发展 打造品牌学校
——彰武县第二初级中学
彰武县第二初级中学创建于1968年,是我县教育局直属的一所规模最大、拥有学生人数最多的初级中学。学校育人环境优雅、教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成果显著。曾先后获得“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称号;被市政府命名为模范学校、“育才杯”示范学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平安文明学校;被市教委评为德育教育示范校、艺术教育示范校、电化教育示范校、普及实验教学先进学校、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规范化考点先进单位、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家长学校示范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文明单位、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光荣称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扬。
(一) 作风扎实的领导集体
“校长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二中现任校长侯丽华同志曾经多次获得省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今年“三八”妇女节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十大女杰”和“劳动模范”。自2008年上任她就立下了“打造品牌学校”的奋斗目标。在经过多渠道、多方式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后,制订出了一系列治理学校、发展学校的长远规划,包括办学条件的改善,队伍建设的加强,内部管理的规范,办学效益的提高等,以此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开创出了学校崭新的局面。
学校校级领导共7人,中层干部共6人。新一届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能准确地把握发展形势,积极顺应发展要求。每个班子成员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和进取心,具有办好二中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难题,与教职工同呼吸共命运,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他们在继承和发扬二中历届班子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做到了既分工又合作,很好的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和战斗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侯丽华同志的带领下,二中领导集体凝心聚力,全面落实“实施精细管理,建设一流团队”的工作思路,全心全意抓质量,同心同德谋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品牌不断攀升。
(二) 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树立二中教师队伍良好形象,是让家长信任,让社会满意,使学校发展的关键。彰武二中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充分利用政治学习和校本教研时间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重要文件,并要求教师做好笔记,组织教师解答有关试题。为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学校坚持以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引发思考、引领行为为原则,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活动,以此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改进教育方法。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教师《岗位练兵》、《新理念教案展评》、《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展评》等活动,评出了优胜者,并在开学典礼大会上隆重表彰。他们有效利用继续教育网、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的资源,采取各种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历进修和技能竞赛,派出教师参加各种各类培训、观摩、研讨和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经验在全校进行汇报。
在重视培养的同时,学校特别注重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安排省市级骨干教师“示范课”,县级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这样既充分展示了各级骨干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生动成果,又积极推动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优秀教师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只有发展教师,才能发展教学,发展学校,发展学生。因此,彰武二中不惜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名师。他们通过学习培训,跟踪指导,实践锻炼,总结经验等形式强师精业,提升教师品位。彰武二中现有教职工112人,专任教师81人,全部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中高级教师78人,省级骨干教师8人,市级骨干教师17 人,县级骨干教师34人,省市县级优秀教师19人,优秀科研教师75人,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三) 现代化的校园建设
只有办学条件达到现代化才会有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二中在原有现代化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高标准语音室、微机室、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图书室和阅览室的基础上,又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按照省一类标准,新添置了实验室实验器材的配备、大量体音美教学器材,添加了30台液晶显示屏电脑,增建了10个多媒体教室,为各个办公室安装了多媒体。还在原有校园网、宽带网的基础上改用光纤宽带网,加快上网速度,为师生查找资料,丰富知识提供了充分保障。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藏书丰富,保证每天开放,保证师生阅读,现借阅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
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二中还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注重提升文化品位,创设了优雅的育人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校园内花草树木无不彰显着生命的活力,师生从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美好。校园的宣传板,温馨的提示牌,教学楼内悬挂的格言警句,无不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广大师生的行动。学校新建的塑胶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健身区等为学生提供了理想的健身场所,为其缓解偏劳、强身健体提供了便利。课间十分钟,学校安排了校园广播,不仅缓解了学习的疲劳,同时也起到了怡情益智的作用。可见,学校精心设计的每一处,都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
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谐的文化氛围,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为二中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高效质优的学校管理
学校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制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出路。彰武二中严格遵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决定,严格执行《中学管理制度》。还根据学校实情,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及相应的评价奖惩制度,发放到每位教职工手中,使教职工明确学校制度及自身职责,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学校的课程安排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制定,保证了各科的教学时间。学校根据学科及年级划分了教研组,制定了详细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和各组的教研工作计划,并定期、不定期对各组的教研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按照教学标准,定期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及时通报检查情况。
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始终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养成教育、纪律教育和安全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学校专门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按时排查安全隐患,并详细做好检查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有监控器的全方位监控,政教处制定严格细致的检查方案,把检查和班级考核、班主任考核挂钩等。根据《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并进行检查和评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学校还及时开展安全方面的专题讲座,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加之学校定期举办的各种类型的竞赛,使学生在乐中求知、在学中求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除此,学校还积极与家长配合,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传达教育政策,通报学生在校情况,并虚心向家长征求意见,共谋学校发展大计。同时还与社区取得联系,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模式。从2010年开始学校实现德育创新管理模式,采用“评星晋级”台,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量化考核,激励学生。2011年学校在开学典礼上对10个星级班级和108名校星级学生进行了表奖。
(五) 教育科研氛围浓烈
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的道路。为了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主要抓、教科室主任具体抓的教育科研格局,确保教育科研工作领导重视、组织有力、落实到位。为发挥 “校本教研”的催化剂作用,学校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计划,每周集中学习,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专题研究活动。学校组织开展的三新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教师使用多媒体汇报课活动、课件制作比赛、白板教学竞赛活动等,有效激发了教师的教研热情,提高了学校的教研水平。
在参加阜新市 “学习洋思经验,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实验中,从七年级开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学案教学法的教学改革,制定了学校的教学措施是:采用新技术、运用新理念、展示新方法。真正做到:堂堂力争掌握、周周反馈检测、月月温故知新。此外,二中还与手拉手单位大德中学开展教研互动活动,为大德中学做了复习研讨课和多媒体教学示范课。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彰武二中新出版了体现学校教学特色、凝聚广大教师心血的美术、微机、英语、语文、数学五个学科的校本教材:《艺术之旅》、《信息技术》、《语法突破》、《文苑茗香》、《魅力数学》,还有五个学科教材正在编写和校对之中,明年将陆续开发。
学校确定了实施方案,课堂教学六个环节展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家喻户晓的育人成果
近年来,二中中考成绩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 2003年中考,张赫然、魏健雄摘取阜新市第一、第二名的桂冠(2006年高考张赫然以665分的高分考取清华大学,魏健雄被大连理工录取,显示了二中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2004年中考,升入重点高中学生268人,公费生63人,居全县第一,其中全县前5名占3名,前20名占9名。2005年中考,公费考入重点高中学生66名,居全县第一。2006年,被彰武高中公费录取149人,陈晨同学在中考中勇夺全县第一名。2007年中考,考入彰武高中公费生人数158人,全县第一。齐婷,韩丽媛两位同学以总分713分的优异成绩并列取得全县第一名; 2008年中考,考入彰武高中公费生人数148 人,全县第一。王鑫、刘楠、苏涵张金凤四位同学分别以总分713分、711.5分、705分、702分 勇夺全县第一、第二、第三名、第五名的优异成绩, 2009年考入重点高中人数153人,升学率全县第一,巴一同学总分居全县榜首。 2010年全县中考前五名二中占3人;前十名二中占5人。前50名二中占16人,前百名二中占32人。总分650分以上二中占71人;600分以上二中占140人;公费升入重点高中二中占161人。且包揽语文、数学、外语三学科单科全县第一,物理、化学城内第一的好成绩。2011年我校裴竟远、夏冬冬分别以总分752、751分获全县中考冠、亚军。总分过720分有22人,过700分有44人,600分以上166人。全县前10名我校有5人;杨小鹏外语120分满分。有159人公费考上重点高中。中考再次展示了学校教学水平与实力。
在国家级各学科竞赛中,二中捷报频传。2005年,在全国数学奥赛中,彭飞同学荣获全市第一名;在全国物理奥赛中,王洪波同学荣获全县第一名;(全县进入化学奥赛复赛12名,二中占11名,其中李鹏同学荣获阜新市第一名)2007年,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复赛中,二中成绩显著,学生王晶淼获国家级二等奖,史宇、陈振兴、刘楠分别获得全市第十三(全县第二)、第九(全县第一)、第十二(全县第一)的优秀成绩。在英语、物理、化学奥赛中,二中共有一百二十六名学生获得国家、省级奖,有二百名学生获得奖学金。在第十七届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计算机竞赛中,7人获得省一等奖、82人获得二等奖 ,90人获得三等奖,91人获得优秀奖;二中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其他各类比赛中,二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全县体育比赛中,学校体育队多次夺冠。在国家级征文比赛中,学生李金会等十人获得“全国做诚信人,办诚信事”奖励。在全县中小学生写字比赛活动中,二中获得集体一等奖,学校获得集体组织奖。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深深吸引着学生,为学校教学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质量显著上升。
近年来,二中教师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143篇,县以上优秀课64节。全校教师100%取得计算机省二级合格证书。2006年,卜凡敏,李淑环两位老师在“辽宁省第十届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农远组“三种模式”应用课评选中荣获一二等奖。2007年,李淑环老师在阜新市“四个一”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思品教师苏晓宏做了“民族常识知识’市级优质示范课,班主任陈艳老师所做的“梦里依稀慈母泪”为我县心理健康课做了很好的示范,得到各位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二中语文、化学、数学、物理等教研组被市教育学院评为“优秀教研组”。2007年在阜新市中小学教师万人百例信息技术应用竞赛活动中,二中11名教师全部通过彰武县复赛,所授课被评为县级优质课;其中穆新彪、王丽丽在比赛中表现突出,分别取得阜新市第3名、第11名的好成绩,刘金岩、杨淑玲两位教师获优秀奖。2008年,教师孟岚开展主题班团会“拥抱亲情,感恩父母”的观摩活动。受到了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2008年4月,二中数学组、物理组、语文组被市教育学院评为“优秀教研组”。 2009年,数学教研组再获“市青年文明号”称号。王宁、刘金岩、张丽红、王亮等4名教师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侯丽华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韩桂华、陈玉茹分获得市县级“优秀教师”称号,高文平老师获得“阜新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邰淑霞老师获得“阜新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安琪等4位老师获得“巾帼建功标兵”称号。2010年有6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
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新课改实验教师创新和实干,科研成绩显著。“十五”期间,学校承担县以上实验课题7项,全部得到各级科研部门验收并获得荣誉证书。“十一五“期间承担四项省级立项课题,其中由侯校长主持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结题并获奖。2009年,在新一轮普九提高阶段检查验收中,二中顺利通过并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躬耕于教育沃土是二中不变的信念,培育高素质人才是二中不懈的追求。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二中全体教职工师生将持之以恒,直面挑战,奋力扬帆,创造教书育人的新辉煌,把学校打造成为政府满意,人民满意的一流学校。